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十二次自费赴上蔡调查艾滋病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2日05:20 浙江日报

  记者张冬素实习生池勤艳

  本报杭州11月21日讯(记者张冬素实习生池勤艳)12次自费赴河南艾滋病高发区上蔡县实地调查,7次进入艾滋病高发村,浙江传媒学院大二学生杨松经过一年多的深入调查,写出了23.8万字的调查报告《“艾”情紧急——来自艾滋病高发区的调查报告》,并由东方出版社出版。今天下午,当《“艾”情紧急》样书运至杭州时,一读为快的浙江传媒学院师
生为杨松的社会责任感所感动。

  杨松是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传播系2004级新闻本科(1)班学生,今年已23岁的他比同班同学显得要成熟许多。11月18日下午,杨松赴北京看样书前接受笔者采访时说,1999年他中专毕业后做过记者,当过老师,为了圆大学梦,2004年6月,他又走进高考考场。

  杨松中专毕业时听到山西老家有人因卖血感染了艾滋病,非常震惊,开始关注艾滋病问题。此后几年,他边工作边查阅了大量关于艾滋病的资料,收集关于艾滋病的信息。2004年高考一结束,杨松就启程赴河南省上蔡县进行实地调查。此后一年多,他的足迹到过河南、山西、安徽、河北、山东等5个省。每逢节假日,杨松就一个人悄悄地去那些艾滋病高发区调查,短则两三天,长则半个月,这份23.8万字调查报告的内容主要是杨松在上蔡县艾滋病暴发最早的村庄之一文楼村和周边村落了解到的情况。

  在调查中,杨松与艾滋病病人握手,整夜促膝长谈,吃他们夹的菜,喝他们酿的酒。杨松说:“没有恐惧是不可能的,但我知道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知道可能造成感染的情况,并且注意保护自己。”一年多的时间里,他走访了几十名艾滋病病人、卫生所医生、乡政府官员等,用诚意打开了很多人不愿意轻易打开的话匣子,对艾滋病病人进行了全方位的了解,拍摄了500多张图片。至今,他仍和曾经调查过的40多位艾滋病病人保持着联系。

  今天下午,身在北京的杨松在电话里对笔者说,自己对艾滋病病人还将继续关注下去。“身为当代大学生,应当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应当去关注社会,而不仅仅是我们自己。”今年暑假,杨松与浙江传媒学院另外8名同学走进文楼村阳光家园支教。

  据了解,杨松的调查报告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中国民间抗艾第一人”高耀洁教授为《“艾”情紧急》题字。这两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教育报、北京电视台等京城媒体陆续采访杨松。今天下午,他又接受了人民日报记者的采访。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