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为发展拓空间 为人民谋福祉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2日06:16 浙江日报

  

  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使得我省原本就稀缺的土地显得更加捉襟见肘。近年来,许多地方甚至已经没有土地指标来建设新的项目,土地已经成为制约我省进一步发展的最严重瓶颈。在此形势下,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地提出要加大滩涂围垦力度,为浙江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提供强大的土地支撑,为浙江4700万人民谋取更加富足、更加和谐的社
会福祉。

  历史再次选择围垦

  滩涂围垦在浙江有着悠久历史。“秦海汉涂、唐灶宋居”,千百年来,祖祖辈辈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围垦造地,把一千多万亩滩涂变成了富饶的家园。如今,经济发达的温瑞平原、温黄平原、鄞奉平原、萧绍平原等沿海平原,都是滩涂围垦的结果。新中国成立后,我省滩涂围垦事业更是呈蓬勃发展之态。据统计,从1950年至2004年,我省滩涂围垦面积达282.6万亩,平均每年围垦5万亩。

  滩涂围垦不仅缓解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用地矛盾,也为可持续发展预留了空间。首先,围垦提高了防潮减灾能力。围垦结合治江,已被实践证明是钱塘江治理最行之有效的措施;围垦还极大提升了我省抗击台风减轻灾害的能力。其次,围垦为我省建设港口、电厂等大型基础设施提供了空间,有力推动我省各地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发展和效益农业提升。再者,围垦还加大了滩涂资源的管理力度和环境、生态、湿地的保护力度,促进了滩涂资源的繁衍再生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时至今日,我省正在着手规划建设环杭州湾、温台沿海和金衢丽高速公路沿线三大产业带,以整合资源,优化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三大产业带中,前两大产业带即位于我省滩涂资源集中分布的沿江沿海地区。为抢抓当前难得的战略机遇期,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就滩涂围垦作出重要批示,并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滩涂围垦,又一次站在了事关我省发展全局的时代浪尖上。

  万事俱备东风已吹

  如果说时代的选择使滩涂围垦意义凸显是天时的话,那么,事关我省滩涂围垦事业发展的地利与人和因素其实早已具备。

  地利方面,我省滩涂资源丰富且呈淤涨发展态势。据最近的红外遥感测绘显示,我省共有理论深度基准面(海图零米线)以上滩涂资源面积391万亩。同时,据初步测算,我省滩涂年均自然淤涨和人工促淤的资源再生面积可达4.5万亩左右,能基本保持滩涂资源围、淤的动态平衡。

  人和方面,我省滩涂围垦已逐步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1996年11月,省人大审议通过了《浙江省滩涂围垦管理条例》;2002年7月,省政府批准了《浙江省滩涂围垦总体规划》,目前正在按照前瞻性、科学性和生态性要求作进一步修编;滩涂围垦已被列入省规定的行政许可项目。此外,我省滩涂围垦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管理模式,围垦工程技术日趋成熟先进,专业队伍稳定。

  与此同时,我省有关滩涂围垦的政策东风频频吹来。目前,我省各级领导都非常重视滩涂围垦工作。省政府还于今年7月11日专门下发了《关于科学开发利用滩涂资源的通知》,为我省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进一步指明方向。温州、台州、舟山等市也先后出台支持和鼓励围垦造地的实施意见,并制定了相应奖励政策。

  科学围垦泽被久远

  面对大好的黄金机遇期和历史赋予的重任,我省围垦工作正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以为发展提供新的空间为目标任务,科学规划,求真务实,确立前列意识,树立生态理念,以适应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滩涂围垦工作的新要求。

  为进一步提高滩涂围垦的科学性,我省正在修编完善全省滩涂围垦规划。规划将坚持滩涂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相统一的原则,与我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海洋功能区划、产业带规划以及城市发展规划相衔接,以促进滩涂资源的永续利用。规划将明确近期和远期开发功能和目标,充分发挥滩涂资源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与此同时,我省滩涂围垦将特别重视处理好与生态建设的关系,以追求人与自然相和谐,开发与保护相协调。为此,项目规划、围区规划,将突出生态保护,切实注重规划的科学性。对水面和湿地将给予科学保护,重视生态环境的修复与再生。加大对滩涂资源动态变化规律的研究,加强滩涂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互动平衡的研究,让滩涂开发和生态保护两轮同转。目前,全省在建围垦工程都把生态保护工作提上议事日程,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和水土保持设计,以实际行动响应生态省建设。可以期待,一个个环境优美、规划完善、人与自然和谐的垦区,将似一串串熠熠生辉的明珠闪耀在浙江沿江沿海地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