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上匝道口无提示 上了高架方知堵不少市民认为高架道路交通诱导系统安装位置有待完善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2日07:50 东方网-文汇报

  ■记者王宝来报道

  本报讯连日来,记者接到不少市民来电来访,认为新近建成的上海“中心区高架路交通诱导系统”功能尚欠完善,希望能将这件“实事”办好。

  这种被机动车驾驶员俗称为“信息板”的标志,有大型、中型、小型、A型4种类型
,目前本市总共有高架可变信息标志54块,地面可变信息标志74块。本月10日基本建成的“中心区高架路交通诱导系统”,由559个高架和地面的视频监测摄像机构成“电子眼”、可以十几路同时接入的紧急求助电话和无线集群呼叫电台构成“电子耳”,将采集来的交通实时信息通过“高速中枢神经”——交通通信系统,传输到“大脑”——监控中心。随后,由监控中心、外场设备以及通信系统三部分联动,将交通实时信息通过设在道路上的可变信息标志,用“红、橙、绿”三种颜色和文字形式在“高架路线图”上表现出来。

  由中山北路内环东向南左转弯进入南北高架时,一位出租车司机指着前方的“信息板”说:“这种信息板每天提供的交通信息都是一样的,只能对外地司机和不熟悉路况的人起点作用。”在他的启发下,记者仔细察看了“信息板”,只见南北高架“红、橙”两色比较集中,延安高架绿色较多。“我们是否改走地面道路?”不料这位司机认为根本行不通,“现在正是高峰时段,高架、地面都是拥堵,下去只有增加麻烦”。

  在延安路、茂名路上匝道,记者乘拥堵等待时间采访了几位司机。他们普遍反映“信息板”的安装方式有些“滞后”,要上了高架才能知道是否“拥堵”,如果在上匝道口有“提示”就好了。

  从根本上改变交通拥堵现象,还需找“根源”、拓“瓶颈”。一位交通管理专家告诉记者,“信息板”对排堵保畅的作用虽然有限,但是市政部门如果能从每天反映出来的、同样的“红、橙”两色中找出规律,依此想办法把拥堵的原因排除,这样就能使“信息板”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他还举例说,延安高架东向西的中山西路内环处,汽车原先通过此处要花10至15分钟,经过有关部门寻“根源”,将16.5米的四车道重新划分,改成了各3.3米的五车道,增加了交通流量。现在,汽车通过该路段只要2分钟,道路顺畅得多了。

  有些驾驶员对高架道路入口匝道的开放关闭信息也议论较多:只有关闭的“×”红色信号,却没有提示关闭的时间,如果有“几分”、“几秒”的提示,驾驶员就能明了:是否值得等候,免得像“没头苍蝇”一样,将匝道口堵得严严实实,甚至影响地面车道的通行。

  右图:设置在延安高架上的信息板。本报记者刘定传摄

上匝道口无提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