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南昌:英雄城变花园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2日09:06 解放日报

  日前,我随中央媒体、城市党报采访团来到江西南昌采访。

  一路上,参观了王勃写下千古绝唱的滕王阁、八一南昌起义的指挥部江西大旅社等,让人对南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英雄城”的优秀革命传统印象深刻,但更令本人吃惊的,是南昌在短短几年内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面貌的崭新变化。“南昌现象”正成为中部崛起中最引人关注的话题之一。

  ———采访札记

  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滕王阁上的千古绝唱让南昌名震天下,而如今的南昌又赋予它新的含义。记者日前在南昌采访时发现,街头巷尾、茶余饭后,市民们谈论最多的话题是小街小巷环境整治的“百路大会战”,是刚刚举行的《湖泊保护条例》立法听证会,或者是刚公布的绿化新计划。总之,三句不离“花园城市”。

  4年多来,南昌着力建设现代花园城市,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市委书记余欣荣因此底气十足:“秋水落霞不只滕王阁,南昌处处可寻。”

  勾画天生丽质

  说南昌“丽质天成”一点不为过,是水赋予她灵秀。她以赣江为脉,鄱阳湖为邻,内外皆有四湖,湖在城中,城在湖中。曾来南昌考察的著名国际规划大师刘太格先生认为,像这样城湖交错的城市在中国很少见。然而由于历史原因,“知南昌刚烈坚毅者多,思南昌渔舟唱晚者少”,而且以前的南昌湖水污浊、臭味刺鼻;小街小巷路灯不明、污水横流。南昌的天生丽质被掩盖了。

  2001年春天,江西省委书记孟建柱在南昌考察时指出:“南昌市要早日成为环境优雅、适宜居住的现代文明花园城市。”一席寄语,全城上下群情振奋。同年7月25日,南昌召开了整治市容环境、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千人动员大会,决定以整治工程、管理工程、绿化工程、亮化工程、民心工程、社会文明工程“六大工程”为主体,启动花园城市建设。

  南昌水多,就以水为突破口。围绕“一江、两河、八湖”的一系列美化、绿化、亮化工程按部就班展开,短短两年,就“胜迹遗芳抚河滨,无边风景更数今”:往日臭气熏天的青山湖不但变得柳丝飘逸、繁花似锦,而且兴建了湖滨公园、相思林公园、燕鸣岛公园,令人赏心悦目;曾经只是一口深塘的象湖如今已绿荫环抱、烟波浩淼,环湖一条路,湖中两条堤,湖心一座岛,东线六片林,北线七处景,风韵十足;带状式的抚河公园、八一桥头公园绿化改造后修葺一新的牡丹亭、龙珠阁、浔阳楼、望江亭等,都给南昌增添了一道道新的亮丽风景线。

  南昌市长李豆罗说,现代都市给人感觉千篇一律,但南昌立足山水,逐渐形成了山脉、水脉、人脉、文脉融为一体的城市特点。

  塑造人文精神

  说南昌“四脉一体”,李豆罗市长言之有据。记者走了几个自然景观,果然发现每个地方都融入了南昌“英雄文化”的人文元素。滕王阁上的壁画、秋水广场的浮雕,还有公园里的小桥、胡同上的雕刻,或展示着南昌历史名人的生平事迹,或讲述着在南昌发生的历史典故。

  然而,凡大手笔新建的景观无论自然、人文,都有“形象工程”之疑。如果一个城市,这边公园风景秀丽,背后街巷脏乱不堪,老百姓不会觉得自己生活在“花园城市”中。

  但南昌的老百姓是幸福的,他们的幸福源自花园城市建设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他们不会忘记在自家门口展开的“百路大会战”:今年的第三轮“会战”已接近尾声,141条小街小巷旧装尽褪换新颜,有的甚至变成特色街,成为城中新景。而前两轮共完成道路改造216条,总长达90公里。由于经过改造的小街巷前后变化很大,没覆盖到的许多市民纷纷要求参与改造自家门口的道路。

  如今南昌人有句口头禅:白天看草,晚上看灯。截至2004年底,南昌绿化覆盖率达37.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7.19平方米。几年前,南昌路灯不到1万盏。现在,“小外滩”抚河亮了、城内“四湖”亮了、小街小巷亮了……看灯成为南昌人晚上的休闲方式之一,抚河两岸、青山湖畔、秋水广场处处流光溢彩、美不胜收,夜色中的南昌尽情地向人们展示着中部“不夜城”的风姿。

  记者走在这里的大街小巷,可以感受到积极奋进的阳光气息。思变、思进、思上、思齐,正成为南昌人的新精神;求新思变、开明开放、诚实守信、善谋实干,正成为南昌人的新形象。

  栽桐凤来栖

  南昌花园城市的建设让城市面貌、市民精神焕然一新,也带来了经济快速发展的联动效应。南昌“四最”(成本最低、回报最快、效率最高、信誉最好)品牌正受到国内外投资者瞩目:近年世界银行发布的《对中国23个城市投资环境调查报告》中,南昌被列为“B+”类,与北京、深圳、成都等特大城市并列;中国社会科学院2005年发表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显示,南昌在全国200个城市中,综合竞争力排名由上年度的第40位上升至第30位,投资环境排名第20位,位居中部省会城市前列。更值得一提的是,台湾电机同业会连续两年把南昌纳入了台商在内地投资的“极力推荐”城市行列。

  南昌正在崛起中部的“台资高地”。今年5月,一支由70多个董事长、总经理等企业高层组成的台商代表团访问南昌,初次造访,便有23家企业表达出强烈的投资意愿。自1988年第一个台资企业落户南昌以来,目前已有399家台资企业,总投资12.15亿美元,涉及化工、百货、食品、制造、IT、生物科技等各行各业。近5年来,落户南昌的台资企业就超过了一百家。

  在“花园城市”的魅力吸引下,不仅仅是台湾企业,众多海内外知名企业纷纷抢滩南昌,将投资重点瞄准了这片火热的红土地。今年1-9月份,南昌实际利用外资达6.52亿美元,同比增长19.51%;实际利用内资达212.65亿元,同比增长49%。美国科勒公司在历经两年、考察全国35个城市后,把“绣球”抛在了南昌。在刚刚结束的2005年金秋经贸活动月中,来南昌参会的客商达1.8万人次,其中来自美国、英国、芬兰、马其顿、马来西亚等32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客商近千人,签约项目173个,引资额171.96亿元人民币。

  本报记者 杨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