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研究生网上忏悔寻亲姐引发亲情讨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2日10:17 宁夏日报

  

研究生网上忏悔寻亲姐引发亲情讨论
杨德超在网上发布的寻人启示。

  ■核心提示:今年8月18日,厦门大学湖北籍研究生杨德超,在北大BBS社区发了封帖子,题为“致父亲的信:一位硕士生对姐姐的深切忏悔”。8000字的长信感人至深,所述最重要之事,是他要寻找3年前离家出走的亲姐姐。

  一封心灵的忏悔书

  杨德超出生于湖北广水市骆店乡孙庙村,他是该村第一位大学生。为供养他读书,一向成绩优秀的姐姐杨艳梅早早辍学去了深圳打工。

  1997年3月,年仅24岁的杨艳梅在广东东莞打工时,遇到三个男人企图强奸她,她拼命反抗,最终逃脱。极度恐惧之中,她不顾一切连夜从广东东莞沿铁路线徒步向北回到湖北。

  此时杨艳梅分文没有,只得沿路乞讨,途中顺着铁路线翻山穿洞,经常被沿途顽童当疯子追打。有时讨不到吃的,她就偷偷跑到农民的猪圈里跟猪抢食。她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快点回家。没想却走岔了路,一路走到河南信阳。

  在信阳,当地村民发现昏倒在草垛里的杨艳梅,警方通过其身份证联系上家人。至此,流浪40多天的她才被接回广水老家。

  用生命捍卫尊严的杨艳梅,回家后反而得不到家人的尊重,村里人都谣传她在外面做了“见不得人的事”。父亲包办了女儿的婚姻。杨艳梅精神变得有些异常,劳动能力也不如以前。现实生活的残酷击碎了她对家的向往,亲人间的冷漠让她失去生活下去的勇气。

  2002年农历二月十三下午,杨艳梅剪碎自己所有的照片,含着泪告诉母亲:“女儿今生不能再尽孝。”然后离家出走,从此杳无音信。

  3年多过去了,杨德超已成了厦门大学的硕士生。然而,个人的成功并没有带来荣耀,反而让他陷入深深自责:“我痛恨自己太自私!一心想着考大学,大学毕业了工作还不甘心,还要考研究生,研究生毕业了还不甘心,还要考博士,甚至还惦记着将来有什么美好前途!……”杨德超开始在电脑上用文字“解剖”自己的自私,心里也产生了寻找姐姐的决心。

  不久,他把这封信在北大BBS社区发出,决定借助网络力量寻找自己的姐姐。

  信件饱含深情,读后令人肝肠寸断,姐姐悲惨的故事使杨德超无法原谅自己———“我们的感情被贫困和自私,不,主要是自私,吞噬得丝毫不剩!”

  “难道贫困真的可以磨灭我们心中最起码的良心,把爱的火焰彻底淹没?”

  “难道要我假设有一天我住在大城市的洋房,开着轿车,看着她像个乞丐一样的来找我?假如万幸她还活着的话……”

  “亲爱的姐姐,如果梦想的代价就是失去你,我宁肯岁月重新再来……”

  如潮网评揭露“社会疮疤”

  一石击水千层浪。杨德超的信迅速被热心网友转贴到国内其他论坛。“当我给父亲写下这封残忍的信的时候,就已准备被大家深深谴责!”杨德超说。

  正如杨德超所言,一些网友直言不讳:既然你懂得了真情的重要,也知道姐姐对你的期望,为什么当初不用实际行动来改变她的命运呢!你的愧疚难道能用你的文字来解决吗?

  但更多网友却由此事引发思考,他们说,杨德超揭开的不仅仅是自己心灵的伤疤,更是社会的疮疤。

  一位网友留言:在中国,尤其是在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出生的女孩子,有很多都是像杨德超的姐姐一样,牺牲了自己的前途而去成全兄弟们,她们是伟大的,但又是不幸的,这种不幸源自于中国社会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

  网友“善良的草”感叹:现在的人都太重视金钱了,却常常会忘了亲情的可贵。现在很多人都只顾着自己的未来,而忽视亲人的存在。

  有类似经历的网友自问,是无情与自私让我们变得越来越成功?对亲人的无情,对朋友的出卖,对现实的低头,对事物的妥协,让我们在人生的路上一步步前进,让我们越来越成功,我们得到了一切的同时才发现:原来我们最值得珍惜的东西都已经失去了!这样的成功,算不算成功?

  时代呼唤亲情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伦理学家龙静云认为,家族传统思想中为“顾大局”、“讲面子”而忽视基本人格的心态应受到批判和谴责。而杨德超“网上寻姐”的举动是亲情的回归,应得到社会的肯定和张扬。

  杨德超在回网友帖中写道:对我个人,我更关心能否找到姐姐。但对社会大众,我希望人们能更加珍惜身边亲人,善待亲情。

  武汉大学社会学教授周运清一针见血地指出,亲情一直都是中华民族最看重的一种情感。然而,由于人们过份地对金钱名利等的追逐,传统的社会观念受到冲突或分裂,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越来越疏远、亲情观念也越来越淡薄。

  他说,此举是对日益渗透于我们生活中的商业化生存法则的反判,它反映了人们渴望亲情、呼唤真情的意识和良知的回归。

  省社科院社会所所长冯桂林认为,一个社会即使经济再发达,现代化程度再高,如果缺乏亲情,这样的社会也不可能和谐。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诚信友爱”,即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人与人相互关爱。

  专家纷纷建言,亲情伦理的建设是全社会的任务。它触及到每个人的心灵,需要在一个有序而公正的社会环境中才能形成。“天下之气顺,则心中之气顺。”社会公正是最重要的环境。“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这个世界就会成为美好的人间!”让我们每个人用真心呵护亲情,让我们努力营造充满凝聚力、亲和力的和谐社会环境,让温馨的亲情之花在人间永开不败。(据《南方都市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