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首席评论:打造“广州价格”当仁不让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2日14:41 金羊网-羊城晚报

  □伊歌

  在现实的市场经济,价格的形成机理错综复杂,远非教科书中的供给与需求所能概括;在现实的流通领域,能够充分反映与综合各种定价因素的“指标性价格”,往往会成为某种商品的定价基准,从而引领同类商品的价格走向。

  早在一个半世纪前创立的芝加哥谷物交易所,交易量长期独占世界农产品交易鳌头,其价格也成为各国农产品贸易的“晴雨表”。1978年,纽约商业交易所开始了第一个石油产品的期货,品种为运到纽约港的二号取暖用油,从此决定了美国东北部,后来发展到海湾地区石油产品的价格。伦敦的金属、新加坡的原油等“指标性价格”,也都是在市场力量的推动下形成,又左右着瞬息万变的市场价格。

  经济史早已反复印证:商品集散地是孕育“指标性价格”的主要温床。继今年9月广东塑料交易所开业后,广州华南金属原材料交易中心、广州华南粮食交易中心也于昨天正式开业;广州还正积极推进煤炭、石油等大宗原材料交易中心的建设(《羊城晚报》11月21日A5版)。随着“全球采购、广州集散”的逐步实现,影响华南乃至全国市场的“广州价格”正呼之欲出。

  作为全国乃至世界的制造业重镇,珠江三角洲保持着巨大的原材料需求;作为区域经济中心,广州正成为原材料的集散地。珠三角年钢材消费近3000万吨,本地供求缺口至少过半,而珠三角的钢铁产品几乎都经广州输送。全国最大的油品中转储运口岸黄埔港,以“黄埔价格”为基础的燃料油价格已是全国基准价格。由此可见,打造“广州价格”已势所必然、当仁不让。

  然而,打造“广州价格”也绝非建几个交易所那么简单。“广州价格”的最终形成,有赖于物流业的变革。目前,钢材物流成本占钢铁企业总成本50%左右,物流过程占用时间几乎占整个生产经营流程的90%。物流周期的结束是资本周转的前提条件。物流时间越短,资本周转越快,表现出资本更高的增殖速度。现代物流正是采取技术的、管理的、系统的等方法,尽量缩短物流时间,从而取得时间价值最大化。没有物流业的领先变革,最大限度地缩减物流成本,就不可能形成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广州价格”。

  打造“广州价格”还有赖于交易方式的变革。现代化的大规模生产和技术创新,早已扬弃了“漫天开价、落地还钱”,“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传统交易方式;代之以电子报价、电子交易、电子结算等崭新的交易方式,并与期货、期权等金融工具结合,与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技术平台结合,从而形成庞大而复杂的定价交易系统。没有不断创新保持领先的交易方式,金融和技术等配套服务付诸阙如,交易过程费时失事,也难以造就“指标性价格”。

  实际上,大宗原材料电子现货交易中心的出现,正是对传统摊位式集贸批发市场的超越。凭借广州的区位优势、珠三角的产业优势,通过创新变革突破物流和交易瓶颈,“广州价格”必将成为“市场新宠”。

  (紫/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