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保 > 正文

北京亦庄不明异味溯源 政府确定污染源居民怀疑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3日03:01 新京报

  环保检测结果排除工厂偷排废气,政府部门确定的污染源头遭居民怀疑

  关注焦点

  11月14日,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与居民代表和政府官员第4次围坐在一起,共同商讨一个议题:如果除去空气中的不明异味。

  从今年6月份开始,一股来源不明的呛人异味出现在亦庄。居民们称,这股异味常常将熟睡中的人呛醒。

  在追溯异味源头的过程中,居民们对企业排污的怀疑被管委会否决。后者称,异味的来源主要是凉水河、焚烧垃圾和摊贩的烧烤,但此说法受到居民的怀疑。

  5个月过去了,这股异味仍不时光临亦庄,人们依然不知道异味来自哪里。不过,居民与工厂工人对异味事件的不同心态,以及由此引发的“要公园还是要工厂”的问题,亦引起了亦庄居民的思考。

  

北京亦庄不明异味溯源政府确定污染源居民怀疑
凉水河亦庄段不远处建有不少小区。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称,凉水河是亦庄上空不明异味来源之一,而当地居民表示不相信这一说法。 实习生 秦斌 摄

  

北京亦庄不明异味溯源政府确定污染源居民怀疑
11月20日上午,一个阳光灿烂的冬日,蔡女士打开窗户,深呼吸一口气,一股风吹来,她赶紧关紧窗户。

  “你闻闻,这味道多呛人。”居住在亦庄上海沙龙小区的蔡女士说,这股来源不明的异味已经伴随亦庄人今年春夏秋三个季节。

  从今年6月份开始,亦庄多个小区居民就被不明异味困扰。“现在是冬天,气温低了,风向变了,只是偶尔闻到,夏天的时候,没人敢开窗户。”蔡说,这股来无影去无踪的异味被亦庄居民形容为“幽灵”。

  11月14日晚,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大楼会议室,居民代表和政府官员第4次围坐在一起,商讨如何除去“幽灵”。

  神秘异味熏醒居民

  居民反映,异味有时像氨水或者臭鸡蛋味;有时又是类似塑料烧煳了的化学味道。

  在居民论坛的现有记录中看到,最早闻到这股异味的是上海沙龙小区的居民。

  今年6月,该小区就有居民发帖称,深夜从南门回家时,闻到空气中弥漫一股异味。“不是普通的烟熏火燎的味道,有时恶臭,可以将熟睡的人熏醒;有时有一些刺激,嗓子有被淹的感觉,像氨水或者臭鸡蛋味;有时又是类似塑料烧煳了的化学味道。”上海沙龙小区5号楼蔡女士形容,这是一种说不出的、非常难闻的味道。

  异味的出现没有固定的规律,居民们反映,一般越到晚上,气味越重,越是阴天,气味越浓。

  住在东京国际小区20楼的刘女士说,今年七八月份,异味特别严重,越往高处越浓,下到一楼就闻不到了。

  蔡女士清楚记得,8月11日、13日两次深夜被异味熏醒,还有一次小孩被呛得咳嗽,此后“无论多热,每天晚上9点就关窗,第二天早上8点以后再打开”。

  8月下旬,除了上海沙龙小区,附近金地格林小镇、郁金香等小区的居民也闻到异味,不少居民说半夜被熏醒。

  管委会城市管理局局长罗伯明证实,7月份开始接到居民举报,8月份举报增加,8月10日左右开始,管委会组织政府工作人员每天晚上值班巡查。

  上风处工厂受到怀疑

  居民开始怀疑位于上风处的中芯国际夜间偷排污染气体,该工厂予以否认。

  最先闻到异味的居民怀疑,异味来自附近垃圾场焚烧垃圾的烟味,但这个怀疑很快被否定,因为异味总是在夜里11时左右开始出现,而这个时候,垃圾场并没有焚烧垃圾。

  于是,居民开始怀疑位于上风处的中芯国际夜间偷排污染废气,中芯国际是芯片生产厂家。“那两个大铁罐每天都放毒气。”上海沙龙小区南面的居民说,2004年9月,中芯国际的特殊气体处理装置和自动监测装置都没有建设好,就开始试运行。

  对此,中芯国际(北京)公司市场部夏女士解释:那几个铁罐是储气罐,“大铁罐”不是该公司的,而是其大宗气体供应商———普莱克斯的工厂,为中芯国际供应氧气、氮气、氢气等气体。罐内是液状气体,气压大,达到一定指数后,气罐自动放气,外面气压小温度高,就形成雾状一样的白烟。

  “中芯国际绝对不可能偷排。”夏女士说,中芯国际确实排放,但排放的废气符合国家标准,因为芯片生产对空气的要求非常高,如果周围空气质量差,产品品质会受到影响。

  夏女士承认,中芯国际的环境保护评估还未获通过。但她表示,环保验收需要一个过程。

  污染源的三种可能

  管委会称,造成亦庄异味的主要原因是,凉水河开发区段的污水、夜间烧烤焚烧塑料盒、周遍地区的垃圾倾倒和焚烧。

  由于居民们反应强烈,9月2日、3日,北京市环保检测中心在未通知企业的情况下对中芯国际做了污染排放检测。

  开发区环保局副局长李英称,检测结果显示,该企业各项检测指标远远低于国家标准限值,开发区大气质量也远远好于北京市内。

  与此同时,管委会组织监察队伍,整治夜间烧烤和焚烧垃圾等现象,希望能够消除异味。但整治行动后,异味并没有消减,不断有居民反映又闻到了异味,管委会将凉水河列为头号嫌疑。

  9月20日,管委会对各媒体发布消息:经过调查确认,造成亦庄异味的主要原因是,凉水河开发区段的污水、夜间烧烤焚烧塑料盒、周遍地区的垃圾倾倒和焚烧。

  罗伯明说,今年7月,凉水河暗渠改造,污水改由明河道流出,天气热时,凉水河的臭味蒸发快,经南风一吹,就到了几百米远的小区了。9月份两次检测时,探测仪器在凉水河边均报警。

  但居民对此说法并不相信。“凉水河的气味不可能像烟雾一样飘上几百米远。”金地格林小镇居民隋先生说,“况且这种臭味不会让人嗓子难受”。

  凉水河管理处水政科袁先生表示,凉水河确实有味道,正在治理,但亦庄以上河道两边没有大型工厂,不会有工业污水,因此刺鼻的烟味不可能来自凉水河。

  11月4日,管委会副主任赵昕昕说,这三个源头是目前技术手段等条件下能确认的,并没有排除企业偷排可能,但目前检测结果没有证据证明企业偷排。赵昕昕介绍,目前已经请一家澳大利亚公司协助调查异味来源。

  异味事件的升级

  由于居民们的抗议,一家新建电子企业建设地点被迫两易其址。

  就在政府部门和居民追溯异味来源时,另一事件让更多居民开始关注异味。

  9月初,上海沙龙小区居民收到了一家知名电子企业发放的环境评估《公众参与调查表》,该公司计划在上海沙龙”仅一路之隔”的33#、34#地皮上建造第三期工厂。

  调查表列出了新项目投产后产生的有害气体:苯系物和少量的含氨、氟废气。并称,废气经处理后达标排放,同时浓度也远低于人的嗅阀浓度,没有不适感觉。

  不明气体尚未查清根治,新电子厂又要在家门口开建的的消息将抗议推向高潮。

  “十一”长假后连续两个周末,7个小区百余名居民聚集在上海沙龙南门等地,反对新建电子厂项目,并要求政府彻查污染源。

  “我们感到了很大的压力。”管委会副主任赵昕昕说。

  在居民的强烈要求下,一个月内,该工厂建设地点两易其址,最终定在42#、49#地皮,“相比原来的规划,往南又挪了400米,距居民区约1.2到1.4公里之间。”管委会城市管理局局长罗伯明说。

  同一天空下的不同反应

  当地居民希望生活环境优美空气新鲜,而工厂工人认为,相对工作而言,异味不算什么。

  “希望它离得远远的,最好是别在亦庄。”居民蔡女士说,每天最郁闷的就是看到工厂的白色大铁罐。

  对蔡女士而言,之所以愿意以每平方米5000多元的价格到亦庄买房子,看中的就是这里的环境:安静、空气新鲜、环境优美,像公园一样,可以为小孩和父母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

  “这是我的家啊!”蔡女士对开发区的环境非常敏感,她担心,襁褓中的孩子会受到异味影响。因此,蔡积极参加要求政府彻查污染源的活动中。

  9月6日,7个小区200多业主自发到金地格林小镇和一栋洋房社区前签名,签名被送给相关部门以引起对异味问题的重视。

  但与蔡女士反应不同的是,相对小区居民的热情,同在亦庄的工厂工人显得出奇的平静。“这是工业区,有点味道有什么不正常的呢?”在一家工厂上班的工人崔女士指着大铁罐说,她住在离工厂近两公里的生活区,之所以来开发区,就是希望多挣钱。

  “如果把工厂搬走了,我们这些工人怎么办?”崔女士每月为不到两千元的收入努力工作,为的是能买得起上海沙龙那样的房子。崔坦言,相比较工作来说,“异味没什么大不了的”。

  要公园还是要工厂

  居民建议开发区一期核心区内不再新建工业生产项目,管委会认为不可行。

  “空气异味只是表面,深层次的问题是开发区的规划和定位。”与异味斗争了数月的居民杨涛说。

  10月20日,一自称老开发区人的网民“卡尔一兵”在居民论坛上发帖,建议开发区一期15.8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内不再新建工业生产项目,将剩余土地用于吸引外资总部办公楼、研发中心、商业配套等非生产机构。

  “这是不可能的。”管委会副主任赵昕昕认为,“开发区的职能就是开发,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招商引资始终是开发区的主要工作。

  “居民买房时,应该了解开发区的相关情况,有心理预期,这里不是公园不是后山,而是工业开发区。”赵昕昕说,他对开发区未来的设想是:工作的人在这里生活,生活的人在这里工作。

  按照这个设想,11月14日,管委会对居民承诺:33#、34#、35#地不会再建工厂,而是绿化隔离带;未来,在居民区和工业区之间会有150米到300米由树木组成的隔离带。

  当日的协调会上,居民代表建议割断工厂区和生活区的排水管网,避免将来可能出现的排污;以后新项目要开听证会;要按照国际标准来评估企业的环保与用地,提高企业进入开发区的门槛。

  “我们只是希望,明年不再闻到这股怪味。”居民蔡女士说,她的一个小小愿望是,春暖花开的时候,能够常开窗户闻闻屋外的花香。

  采写:本报记者 李立强 徐春柳 实习生 郭微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