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衡水市扎实推进“三下乡”活动综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3日09:42 河北日报

  没有浩荡的春风,就没有满野的秋色和大好的收成。十年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就如浩荡的春风吹遍了衡水市的田野和村庄,使这个农业大市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十年耕耘,硕果累累。“三下乡”活动开展十年来,衡水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5⒐7%,全市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了1⒐5个百分点,90%以上的村建起了文化活动室,常年开展活动的群众文化队伍达4200多个。

  “三下乡”活动让农民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也让衡水市委书记李俊渠备感欣慰。他告诉笔者,目前,衡水市的“三下乡”活动已经发展成为“常下乡”、“三扎根”,在城乡之间架起了一座统筹协调发展的“金桥”。

  十年来,衡水市“三下乡”活动蓬勃发展,硕果满枝,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今年39岁的何殿华是衡水市桃城区北苏闸村农民,1995年,他试种大棚蔬菜,由于缺乏技术,一个大棚才收入1000多元。为此,他非常苦恼。“三下乡”活动开展后,市、区农业局的技术人员来到了他身边,帮他改造温室结构,改良种植品种,并传授他科技知识,当年一个大棚的收入就达到了5000多元。如今,何殿华已经拥有4个大棚,年收入超过了6万元。

  笔者见到何殿华时,他刚从市里送菜回来。说起“三下乡”对他的帮助,他非常激动:“我们农民是最讲实惠的,‘三下乡’活动让我们得到了实惠。”何殿华告诉笔者,在他的带动下,北苏闸村已经发展大棚400多个,全村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像何殿华这样通过“三下乡”活动培养出来的农村“科技带头人”、“文化示范户”,在衡水市农村有50万个,这是通过十年不懈努力,“三下乡”活动结出的累累硕果。

  在文化方面,全市送图书下乡550万册,送戏曲下乡4500多场,送电影下乡6500多场,8700多名文化人员下乡;全市114个乡镇建起了文化站和新华书店发行网点,80%以上的村建立了广播室、图书室、科技园地等基础设施,超过70%的农村实现了有线电视入户;培训农村文艺骨干21000多人,文化活动中心、京剧社、锣鼓队、秧歌队等群众文化组织不断涌现。

  在科技方面,赠送科技录像24万盘、科技资料1250万份,举办科技大集7600万场,有27900多名科技人员下乡;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发展农业四大主导产业,重点扶持了25个乡镇、100个重点村和270个园区,建成了“百里高效农业示范长廊”、“百里科技文化示范带”,建立了安平生猪养殖等20个特色农业科技示范区,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市的示范网络,带动50万农户进入市场。目前,四大主导产业总产值达到了160多亿元。

  在卫生方面,为农村送去医疗器械和药品价值496.43万元,派出下乡医疗队2600多支,诊治农民患者180万人次;建立村级医疗卫生室4000多个,举办医务人员培训班4200次,培训农村医疗卫生人员96000人次,7000多名乡村医生全部经过培训、轮训,具备了行医资格,群众就医方便,负担减轻,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的目标。

  组织保证、激励约束机制、市场机制如三驾马车,载着衡水"三下乡"工作一路前行

  十年来,衡水市的"三下乡"活动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一个重要原因是该市不断创新"三下乡"的理念、内容和方式方法。

  市委副书记李晓明告诉我们,为了防止"昙花一现",市委每年至少召开两次市委、市政府联席会专题研究"三下乡"工作,进行协调指导。市、县两级建立了"三下乡"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有专门的编制、人员、经费,具体负责全市"三下乡"的组织、指导、协调,使各有关部门"三下乡"年有规划、季有安排、月有活动。

  为了保证"三下乡"活动的顺利进行,衡水市建立了一整套激励约束机制。市委把"三下乡"工作列入对各县(市、区)、各部门的年度考核;全市41个部门结合行业特点,制订相应制度,把"三下乡"和职称评定、评先创优挂钩。市卫生系统要求,县以上医院每月至少组织一次由一名副院长带队,有主治医师以上医务人员参加的下乡活动,市县卫生技术人员晋升主治医师以上职称时,必须到基层工作半年以上。市林业系统规定,中高级技术人员每年下乡不少于100天,初级职称不少于60天。

  为了调动下乡人员的积极性,衡水市又尝试把市场机制引入"三下乡"工作,将下乡服务与合理利益的获得结合起来。武邑县蔬菜局专家何铁柱和他的10多位同事一个星期中最少有3天在农村度过。老何告诉笔者:"下乡服务提高了我们的威信和知名度,这就为我们蔬菜技术推广站的物资服务带来了经济效益,我们也就有钱发下乡补贴、进行物质奖励了。这样,大家下乡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

  不断改进"三下乡"活动方式,提高"三下乡"活动的效果

  冀州市冀州镇彭村农民孙纪顺是村里的综合信息传播员,他经常从衡水市"三下乡"工作网站上搜寻有用信息,及时告知群众。老孙常上的衡水市"三下乡"工作网站是全国地级市中第一家创建的"三下乡"网站,设置有科技前沿、卫生保健、文化娱乐等20多个栏目以及农业科技专家服务热线和群众留言板窗口。群众不仅可以通过网站获取技术知识和各类信息,还可以通过"热线"窗口和留言板与各类专业技术人员随时进行信息沟通。老孙说,"有了这个网站,真的是很方便。"

  在开展"三下乡"活动中,衡水市认识到了改进"三下乡"活动方式的重要性。在做好集中下乡等工作的同时,他们还开通了畜牧"110"、"科技服务农讯通"等服务热线,组织农业科技专家巡回服务团和各级应急服务小分队100多个,文化大篷车、"科技招手停"等下乡服务专车200多辆,常年活跃在田间地头,以便农民群众能在第一时间、第一地点得到及时高效的服务。

  为了培养一支不走的"乡下队伍",衡水市还与国内150多所大中专院校、农科院建立起长期协作关系,组织开展"农村科技带头人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等系列活动。十年来,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活动累计培训农民270多万人次,提高了农民的综合素质,全市常年在外务工人员达到35万多人,8个县(市、区)被京、津等地定为劳务输出基地。

  为了增强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全市成立了大大小小800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武强县北谷庄村有500多个蔬菜大棚种植黄瓜,开始不好外销,后来成立了黄瓜协会,把一家一户组织起来,形成了规模,销路开始好起来。如今,红樱桃协会、常青藤协会、养猪协会等根据市场需要发展起来的各类协会,在农民闯市场的路上正大显身手。

  十载耕耘,春华秋实。送民所需,解民所难,衡水市"三下乡"活动已经成为该市发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一项民心工程。本报通讯员 张敬国 本报记者 王立志 刘成群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