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一路风尘——格尔木 一座雕塑和一个城市的性格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3日09:55 青海新闻网

  青海新闻网讯 50年前,有人问慕生忠将军格尔木在什么地方,将军回答:帐篷扎在哪里,格尔木就在哪里。

  50年后,格尔木昆仑经济开发区,一座高高矗起,戴皮帽、穿皮袄、牵一头雄健的骆驼、迎着风沙昂首阔步的《柴达木人》雕塑,真实再现并向世人讲述着柴达木人在蛮荒浩瀚的柴达木戈壁顽强拓荒艰难创业的历史。1997年8月28日,格尔木昆仑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
会在管委会办公楼前立了这座雕塑,田成平题下了“柴达木人”四个大字。

  《柴达木人》雕塑记忆着格尔木的历史,也承载着格尔木人和格尔木市的精神。

  1954年,慕生忠将军带领的小分队开进柴达木盆地,要在这个荒无人烟的地方搞建设,他们时刻面临着大自然的严酷威胁。慕生忠将军陆续从内蒙古购进了2万头被称为“沙漠之舟”的骆驼,骆驼驮着粮食艰难前行,陪伴着建设者们艰难的修路历程。我们不能目睹当时的场景,但可以想象当时人与骆驼的顽强的生命力。自此以后,“索取少、贡献大,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吃苦”便涵盖了柴达木精神;自此以后,骆驼与格尔木、与格尔木人的血脉便紧紧相连。

  来过格尔木的人,都能感受到格尔木人身上那种独有的豪爽、质朴的柴达木人性格。他们性格外向,办事干练,说话“干散”,处处都透射着西部人的率真。

  格尔木市市志办的赵真是对格尔木历史颇有研究的一位老师。他说,格尔木人这种性格的形成有着其特定的历史原因。在拓荒者没有进入格尔木以前,这里只有很少的游牧民族。自然人要在这里生存,就必须依靠集体,就必须具备团队精神。格尔木人大多来自甘肃、河南、四川、陕西等省,他们在格尔木以普通话为交流工具,但文化习俗又各不相同,这些文化习俗互相影响、兼收并蓄却又自成体系,因此,格尔木没有本土文化和固有的风俗,经过长期的磨炼和融合,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移民文化背景。

  拓荒者带来的骆驼精神在柴达木人身上有着具体的体现。因为每一名来格尔木生活的人都会经历一番痛苦的磨炼,他们远离家乡和亲人,吃、住、行都会遇到重重困难,需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克服。格尔木人这种吃苦耐劳的品质在一代又一代的建设者身上得到了传承。

  也正因为如此, 格尔木市的《柴达木人》雕塑被认为是体现格尔木人精神的雕塑,它涵盖了一个城市的性格,也是一代一代柴达木人留给后辈的宝贵精神财富。(记者 张卫平 )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