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西安是我家爱她欣赏她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3日10:10 西安新闻网-西安日报

  本报讯(记者陈静)西安师范附属小学五年级学生杨谨如写给市委袁纯清书记的信经本报报道后,在我市各行各业、市民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一系列以“认识西安,热爱西安”为主题的活动迅速在全市展开。日前,20多位来自社区、街办、企业、学校等单位的市民代表,在市委宣传部、文明办组织召开的座谈会上,从认识西安、热爱西安的角度为城市“禁摩”出谋划策。同时,大家也深有感触地谈到,“认识西安,热爱西安”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市民群众对我们这个城市的感情,但要让市民普遍发自内心地热爱我们的城市,首先
得学会认识和欣赏她。

  城市包装要学“母鸡变凤凰”

  西京社区李生文:我们应该注意城市包装。有人说,南方人办事善于动脑子,一个老母鸡可以包装成凤凰,而我们陕西人不行,明明是凤凰却包装成老母鸡。媒体宣传的时候应该多坚持正面的宣传。有个别媒体报道中过多的涉及杀人、抢劫等消息,弄得摊开报纸来满目疮痍,让人看不到光明,这都会影响到市民和外地人对西安的认识和评价。大家都希望我们的社会好、西安好,我相信只要能恰当的组织和宣传,我们建设美好西安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

  西安市第38中学张敏:现在学校都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进行安全意识、交通法规等方面的教育。我们学校在开家长会时每次也会向家长进行宣传,通过这样的途径带动更多的人认识西安、热爱西安。我们认为,学校可以更多地以征文、漫画展等为载体,教育学生不乘坐“摩的”、不闯红灯、不越线,以生动鲜活的方式来达到教育的目的,提高学生的素养和文明举止。另外,也可以把西安的亮点拍成短片,不停播放;学校可以利用一切课堂进行宣传,如“我眼中的西安”“我心目中的西安”等,让市民处处感受到我们的西安是美的、是好的,并且发自内心地热爱我们的西安。

  西安该叫响自己的“金花”

  雁塔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明办主任张玉梅:在宣传层面上,我们应该在宣传精神文化产品时,多注意整合和归纳总结。青岛人宣传自己的城市时提出了“五朵金花”———海尔、海信、青啤、双星和澳柯玛,叫得非常响,一问一答之间就宣传了自己。我们在宣传西安的建设成就时,也应该总结出条条道道,比如我们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林立的高校以及拥有国家级高新区和诸多的风景名胜等。另外,西北人应该改变观念,大家往往认为谦虚是美,但是有时也应该张扬个性,该宣传叫响的时候一定要叫响。

  西安昆仑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孟焕宁:西安的宣传首先必须有整体意识,我市“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的四化理念宣传就做得非常好。而禁摩就是在解决生态化和人文化的问题。我们常说西安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我感觉西安历史氛围浓重,但谈及文化名城,也只是文化资源多,但文化积淀不足;其次,西安的现代化气息少,我们的目标是建一个国际化现代化的大都市,但现在与此目标仍有很大差距;第三,提到经营城市,西安人没有认识到道德素质的经济性,一些人向外地人宣传西安的“三大害”时,实际上是在堵自己的路。试想,如果外地人都因此不来西安时,我们该怎么办?第四,转变市民观念要靠目标引导去牵引大家。即如何把城市的“四化”理念转化成每一个人的目标,这是更深层次的宣传。

  把爱西安“渗”到骨子里

  西安市中心医院田敏:市委市政府每年为市民做了许多好事、实事,尤其是这两年变化很大,水清了、天蓝了、路宽了、楼高了、城市变美了,同时也出现了很多新景观,像大唐芙蓉园、曲江海洋馆等,令每个西安市民感到骄傲和自豪。这次在全市开展的“认识西安、热爱西安”活动在各个行业都涌现了高潮,像“校园文化周”“看名企,知名品”等一系列活动,现在关键是怎样把这项活动长期坚持下去,并且把“热爱西安”融入每个市民的骨髓,变成每一个市民的自觉行动。

  关于禁摩,我在医院工作,对骑乘摩托车不安全这一点感受特别深刻。摩托车一旦发生交通事故通常都是比较大的事故,非伤即残。另外,造成我市目前交通混乱的原因不仅仅是摩托车,跟市民也有很大的关系。一些市民有天桥不走却选择翻栏杆,还是素质问题。而且我发现,媒体对陋习曝光得多一些,市民守法状况就好一些,但曝光量稍一减少,又恢复常态了。因此,不管是社区也好单位也好,都应该对市民多加强这方面的教育。

  电子集团20所赵鸣:不管是禁摩还是认识西安、热爱西安,西安各项政策的出台都不能光依靠政府,应该依靠社会各界尤其是研究所、高校等高素质的人群。这些人对政策认同快,理解得到位,执行的自觉性也高,把这些人的力量发挥出来,让他们用良好的行为带动周围的人,形成点,这样的点多了,西安大的环境就好了,从而带动一大批人。

  细化公交网“挤”走摩托

  西安市第99中学副校长张秀丽:全国已经有很多城市禁摩,市政府也做出了禁摩的决定,为什么禁而不止?一些偏僻的路段没有通公交车。“打的”不划算,走路又费时间,尤其是对一些身体不太好的、走路不方便的人而言更是如此,而摩托车两三元就能送回家,“摩的”成了不得已之下的选择。城市公交每年都在增加线路,但是仍有一些市民感到出行或者上下班不方便,南郊大唐芙蓉园晚上看完水幕表演出来已经快10点,这时门口就几乎没有可以选择搭乘的公交车,而这时却有停放的摩托车,坐不坐?不坐就只能走路。如果不能考虑到群众的实际困难,摩托车很难禁而有止。建议重新疏理一下西安的公交网络,该通车的地方通车,不给“摩的”留下营运空间。

  说到认识西安、热爱西安,我们西安是文明古都,但是从城市管理上和一些城市相比仍然有不小差距,在其它一些城市街头根本见不到卖水果、卖蔬菜的小贩;红灯亮时,也见不到警察去维持秩序,行人都自觉按照交通信号通行。但我们现在红灯亮时需要人管,设置了隔离栏杆疏导交通,还时常会遇到有人翻越,归根结底,还是管理不到位。

  雁塔区电子城街办党工委副书记田利萍:市民整体反映二环内禁摩很有必要,但对群众因为禁摩引起的不便应该予以考虑,在还有可能增加公交车的道路上完善公交车的数量。能不能在上下班高峰时段增加车次,对一些热点线路能不能提早发车时间,推迟收车时间,解决以摩托车代步的上班族的实际困难。

  关注弱势群体利益

  碑林区古迹岭社区主任蒋智能:从我了解的情况来看,市民对政府禁摩令普遍表示支持和拥护,我们小区现在上下班以摩托车作为代步工具的几乎没有了。但截至目前,社区仍然有十多个人从事摩托车营运,以这种方式生存。这些人中一部分是下岗了、年龄大,不好找工作,也有一部分是从监狱里出来,找不到工作的。禁摩过程中,怎么把这部分人的生存问题解决好?这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人的生活出现问题,就是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创建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在加大禁摩力度的同时,也该保护好弱势人群的利益,相关措施得跟上。

  另外,谈到认识西安、热爱西安,对西安市民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我经常早上送孩子上学时,发现学校沿路都是食品袋、塑料袋,保洁员忙个不停。可是当我们置身于一些卫生环境特别好的城市,却常常不由自主地感到不好意思乱扔,究其原因,还是意识问题。现在创卫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我们究竟该为创卫做些什么?更重要的是解决个人意识的问题,提高市民创卫的自觉性,而不仅仅是依靠监督。

  交通管理不能以罚代管

  钟楼书店党支部书记王喜才:“禁摩”是加强城市管理、营造良好交通环境和提升城市形象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要实施的一项重要举措。但是由于仅靠交管部门一家之力使管理上有许多空白点,使禁摩出现了禁而不止的现状。从区域上、时间上而言,警力非常有限,执法人员下班的时间,禁摩就会出现管理漏洞,现在我们正在创建和谐文明社区,能不能借此让社区、街办承担一定的责任。

  在我的印象中,最初的禁摩是以罚代管,往往是罚了放,放了罚,这就出现个别执法人员为了完成任务,为了牟利有意培育了这样的市场,以致罚款的任务不是逐年递减,而是逐年递增。建议禁摩时应该限人限时进行管理,这个区域把问题解决了,就不应该再出现,而不是单纯以罚款数量来衡量工作成绩。

  说到认识西安、热爱西安的问题,这样的活动在西安开展的很早,但宣传培训渠道有些不畅。往往是对文明单位宣传得多一些,不是文明单位的宣传得少一些。建议在宣传时可以利用多种形式,像许多年前电影开始前都有加演片,都是宣传我们伟大祖国可喜发展的,非常好。其实,不管是交通的、创卫的或者是市政府的“四化”理念等内容的宣传,都应该渗透到校园、家庭、单位,到每一个角角落落。

  西安公路研究所工会主席赵发勤:禁摩是一个综合工程,而不仅仅是交管部门一家的责任,它涉及到人文管理、就业、政府行为、市民教育、市民素质的提高、交通建设、资金落实、拆迁移民和疏导等多方面的因素,作为市委市政府应该综合考虑这个问题,前一段时间,市委市政府对残疾人三轮车问题做得很好,很好地处理了残疾人的代步问题和生存等矛盾。

  市政府下决心禁摩,市民对此普遍拥护,但是一些问题怎么解决,需要市委市政府做细致的调研。譬如,禁摩涉及有关民工营运的问题,这对城市管理而言是个难点,一方面难于管理,另一方面对外来民工的情况难于掌握。建议对此可以做专题的研究。

  西安市文明办主任杨毅波在总结时说,加强摩托车、三轮车管理是认识西安、热爱西安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营造良好人居环境和生活环境的重要内容,如果这方面做得不好,不光是给市民生活带来不良影响,也会给外地游客带来不好的印象,希望参加座谈的代表能担负起宣传员的作用,并带动更多周围的人。归根结底一句话,政策的落实、生活环境的改变需要社会各届、需要每一位市民齐心努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