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当年鏖战深山处代代颂扬挺进师 老同志缅怀挺进师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3日15:51 温州新闻网

  温州网讯:今年是红军挺进师开辟浙南游击根据地70周年。70年前,这支英雄的部队在浙南大地沐雨栉风、浴血奋战,书写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昨天,记者踏访了当年挺进师生活、战斗过的地方,拜谒旧居,访问知情人,以此深切缅怀革命先烈。

  大屯

  驻扎最久的地方

  从平阳水头沿着一条曲折的盘山公路朝北再走五六公里,就到了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大屯村旧址。

  提起当年的临时省委机关,村里年已81岁高龄的郑志球老人至今记忆犹新。“我那时候才十二三岁,父亲郑永英是挺进师的交通员,当时临时省委机关的油印机也安置在我们家里。”

  1938年元旦过后,临时省委机关从凤林村移到大屯村。刘英和省委机关的办公地点设在大屯村东南面郑永盛家的九间平房里,如今这幢房子依然保存完好。

  当时这个几十户人家的小山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住上了红军。郑志球老人回忆道:“当时大概有七八百人的部队住在村里,省委机关的油印室、缝纫组、军械组、红军食堂等分设在大屯村的群众家里。”

  挺进师的来临,带动了村里人的革命热情。“那时候大家的革命热情都很高,人人争着替战士们洗衣、放哨,比一家人还亲。”老人回忆起这些时,脸上流露出开心的笑容。

  大屯村是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在浙南驻扎最久的地方。

  峰文

  一战威名震全国

  在泰顺,沿双溪口经富再到峰文,有一条“红军路”。沿着这条路往前走,便是名垂史册的峰文大战遗址所在地了。峰文大战是当年挺进师进入闽浙边区后与国民党反动军队一次规模最大的战斗。在当地,只要提起峰文大战,几乎妇孺皆知。

  刘英、粟裕率领的挺进师进入闽浙边区后,红军力量不断壮大发展,主力和边区各县的独立团、游击队发展到1100余人。

  1937年1月,正当刘英、粟裕在峰文进行部队整编时,国民党的唐伯寅旅进驻平阳,他们得知红军在峰文整编部队后,立即调集福鼎和泰顺的3个保安团约3000多兵力向峰文扑来。

  2月5日,驻泰顺的国民党浙保二、三团由泗溪、彭溪向峰文进犯。当2000多名敌人扑向峰文时,红军部队设好埋伏,敞开“袋口”等敌人来钻。不料一位新战士在敌人进入伏击圈前枪走火暴露了目标,战斗提前打响,从上午8时持续到下午4时,伤亡虽不大,但弹药几乎耗尽,粟裕命令部队撤出战斗。

  7日上午8时许,国民党浙保三团窜进简篛峡,遭我军伏击后溃不成军。从福鼎增援的八十师一个团听到枪声后急忙扑来,浙保二团也向我军发动进攻。为避免陷入敌人包围,我军迅速撤离战场,转移到密林深处。

  由于通讯员迷路,没把撤退的命令及时送达寿桃尖,坚守在这里的连长余龙贵发现敌人从四面包围上来,而主力部队又无消息,情况危急万分。突然,山谷间涌起了浓雾,一会儿便将寿桃尖及周围山峰罩在浓雾中,余龙贵抓住天气变化的有利时机,带领部队迅速向溪谷撤去,安全地冲出包围圈。

  此时赶来增援的浙保二团和八十师一个团,分别从西北与东南方向向寿桃尖发起进攻,因大雾罩山,彼此分辨不清,都以为对方是红军,于是互相开火,直到双方尸横遍野,才发现是自相残杀。

  峰文一战名震全国,连原苏联的《红星报》都作了报道。

  老同志缅怀挺进师

  郑嘉顺

  (原中共温州地委书记):

  红军挺进师的斗争,是中央红军长征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从不同方向进行长征的一支中央红军。浙江是蒋介石的老家,也是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地区。在浙江发展红军武装,并坚持了3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斗争,较长时期地吸引和牵制了敌人相当数量的兵力,一定程度上策应了党中央和主力红军的战略行动,这是全国革命低潮中的一个局部高潮,犹如在浙西南夜空中升起一颗启明星。

  王烈评

  (浙南游击纵队第一支队参谋长)

  红军挺进师为浙西南重建了革命基业,播下了革命种子,在以后的抗日战争中,浙西南一度成为东南抗日前哨——浙江的抗战政治、文化中心,中共浙江省委机关驻地;在解放战争时期,浙西南游击根据地与浙南、浙东一样,成为浙江三大游击根据地之一。

  曾癉

  (原中共平阳县委警卫大队教导员)

  浙西南根据地的建立,在党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和意义。红军主力长征后,全国革命陷入了低潮,各地的革命力量大多处于隐蔽、保存力量状态,国民党甚至声称“红军被消灭了”。而此时,挺进师却在蒋介石的老家建立根据地,给了广大人民群众一个鼓舞,对蒋介石统治集团是一个打击。

  三年游击战 巩固根据地

  挺进师在浙南前后坚持三年游击战争,开辟了浙南游击根据地。

  1934年6月,为了冲破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的“围剿”,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决定将红七军团编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7月,先遣队从江西瑞金出发,转战闽浙赣皖四省边境。

  1935年1月,先遣队在江西怀玉山遭敌围击,大部分将士英勇牺牲,只有刘英、粟裕等少数指战员突出重围。突围的部队根据中央的指示,组成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进入浙西南,当时有538人,粟裕任师长,刘英任政委。

  1935年8月,国民党调集七八万兵力向浙西南游击根据地大举进攻。挺进师主力部队于9月跳出包围圈挺进浙南。10月,刘英、粟裕率领的挺进师与闽东特委书记叶飞率领的闽东红军游击队会师,在泰顺县白柯湾宣布成立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刘英任书记,粟裕任组织部长,叶飞任宣传部长兼少共临时省委书记。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蒋介石采取“北抚南剿”的方针,调集10余万兵力,对闽浙赣皖四省边界的共产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实施“清剿”,重点对付挺进师。挺进师在刘英、粟裕的率领下与敌周旋,相机作战。就在紧张的反“清剿”斗争中,闽浙边临时省委收到中共中央给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的“五项要求,四项保证”的电文,于是速派代表与国民党和谈。双方经数次谈判,于1937年8月24日达成浙江国共两党一致抗日的和平协议。

  1938年3月18日,粟裕率领浙南红军从山门出发赴皖南编入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5月7日,在平阳成立由刘英担任书记的中共浙江临时省委(9月,经中央批准转为正式省委),继续领导浙江的革命斗争。

  挺进师作用不可低估

  实现 两大战略目标

  挺进师在浙南一带的活动,在整个浙江党史和新四军发展史上的作用和意义不可低估。

  三年里实现了两大战略目标:一是掩护和配合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浙南特委、瑞平县委的工作,从而为抗战初期的浙江省委准备了一个安全、巩固的后方基地;二是化整为零,保存了革命的有生力量,为北上抗日准备了一支战斗力很强的正规武装。

  巩固 游击根据地

  刘英率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和挺进师特务班进入平阳北港后,深入龙尾、吴小篛、凤林、赤砂、大屯等山村,广泛开展革命活动。他们每到一个地方,都和群众打成一片,宣传党的政策,巩固群众基础,培养当地干部,发展党的组织,致力于根据地建设。在集中整训部队的同时,广泛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和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进一步巩固了根据地的基础。

  呈现 四大特点

  从挺进师在浙南一带活动的历史过程和地理分布情况,呈现出四大特点,即:活动时间的阶段性、活动空间的区域性、活动主体的多元性、活动形式的规模性。(杨金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