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感动福建2005年候选人 周爱珍(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4日02:40 海峡都市报

  

感动福建2005年候选人周爱珍(图)

  周爱珍

  N本报记者郑建彬文/图

  人物档案

  11月22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一位笑容满面的老人进了血液科,熟门熟路地和几位白血病患者聊起家常:“这几天怎么样?”“心情一定要愉快,这病没什么大不了”“坚持住,有种新药快上市了”……

  这位老人不是医生,她叫周爱珍,一位白血病患者。之前她是福州闽侯青口镇大义中心小学的一位教师,获过国家级伯乐奖,多次被评为区、县、市的个人先进,她的教学论文和所指导学生的作文,在全国各级刊物获奖,各种荣誉达30多项。

  感动福建活动启动以来,4000多人强烈要求将她列入候选人行列。

  她的家里

  长年住着外人

  福州南门百货的4楼,一间略带阴暗的出租房,这是周爱珍一家所住的地方。10月份的“龙王”台风肆虐之后的10天里,这间房屋里,住着她的6名学生。

  确切说,周爱珍有三个“家”:浦城县石陂小学宿舍、闽侯青口大义小学宿舍和福州南门百货楼上的出租房。每一个住处的邻居都说:“她的家里,几乎都住着外人,是大家的‘家’。”

  周爱珍是闽北浦城县人,20多年前,她和到当地插队的侯炎娣认识并结婚。之后,侯回榕工作,周留在石陂小学任教,1998年,周才得以调到大义小学任教。“18年来,她每次回福州,总有浦城人跟着她到福州看病。”侯炎娣说,这些人几乎都住在他家,周爱珍分文不收,还负责他们的伙食等,最长的一个人,头尾住了4个多月。

  大义小学的一名老师说,周爱珍的班上有位姓陈的学生,三四岁时父母离异,父亲好赌,根本无法照顾儿子。后来,周爱珍将这名学生接到宿舍里照料,一住就是一年多,周爱珍也是未收分文。

  三个弱智学生

  一样被她当作宝

  2001年,大义小学三年级升四年级,对学生进行分配,年段中有三位经医院确认为弱智的学生,按常规,这些学生会用抓阄的方式分配到年段4个班级中,时任班主任的周爱珍却主动把他们3个都揽到自己的班级。要知道,老师评职称,是要和班级平均成绩挂钩,周爱珍将三位弱智学生要到自己班级,等于将3个零分的学生计入平均成绩。

  但仅过一年,这3名学生的成绩从以前的个位数升到了30多分。当然,周爱珍可没少费工夫。她教他们一个词语“裤兜”,三个孩子一直念成“裤带”,教了近100遍后,三人终于记住了。当年期末,周爱珍班的语文抽考成绩,名列闽侯县第一名。

  推荐者交出

  一份“助人清单”

  在推荐者提供的材料中,有一份周爱珍的“助人清单”,这是推荐者的不完全整理:

  石陂小学教师毛金汉得了肝硬化,周爱珍不但将毛金汉接到福州传染病院治疗,还将他的妻子和两个孩子接到福州家中住下,毛在福州治疗的几个月里,周爱珍负责了他妻子和孩子的吃、住,还到医院跑上跑下。

  孤儿卜琳敏、叶建红,面临失学,周爱珍知道后,让她们和自己一起吃、一起住,还自个掏钱给她们交学费,给她们衣物;

  这份“助人清单”上,记录着被她帮助过的人还有李文秀、卜香琴、叶金兰、韩云信、杨文美、章秀英、陈小罗、孙彩英、危传珍、范勇……

  需要说明的是,资助不少人时,周爱珍一个月的工资只有24元。

  看到这份“助人清单”,周爱珍戴起老花镜,眯着眼睛看了许久,之后,她很不好意思地说:“谁把这些陈年老事搬出来了,很多事情,我都不记得了。”

  她可以忘记,可被她资助过的人全都没有忘记,周爱珍患病期间,很多人都到医院看望她,有的人留下了一些钱,还有人专程从500多公里外的浦城赶到福州,家穷没钱,手里提了只自己养的鸡。

  病友“周医生”

  让人感觉到生机勃勃

  2003年10月23日傍晚,周爱珍突然间倒在了讲台边。4天后,协和医院的结果出来了———慢粒细胞白血病。

  她住院了,当时年仅46岁的周爱珍身患妇科病、咽部声带囊肿、椎间盘突出等多种疾病。“当时丈夫下岗、儿子失业,我又躺在医院里。可我想,我的病还有希望,我还得照顾他(指丈夫),过几年,他就可领社保的钱了,儿子还没成家,我不能死。”周爱珍说。

  “存款用完了,能借的都借了。”今年4月份,侯炎娣卖掉妻子陪嫁的金银首饰,就要交钱时,和周爱珍同一病房的病友张赛英缺钱,就要被停药,周爱珍瞒着丈夫,将卖首饰的钱抽出1000元,替张赛英交了药费。

  周爱珍的50多名学生,自发联名给省市领导写信,请求救助老师。联名信得到省委书记卢展工、省长黄小晶等领导的批示。随后,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捐款达10多万元。

  如今周爱珍的生活很有规律,每天吃药,一周两次到医院治疗,因此她又当上了一名“义务医生”———

  有个病友是慢粒细胞白血病晚期,医生断言,此人活不过2个月。周爱珍去看他多次,她对他说:“昨天新闻报道,上海有个和你一样的病人,痊愈了”、“美国有种特效药,要进中国了,治愈率达90%”……

  “这些话有些是我编的,有些是真的,只有一个目的,让他活下去。”周爱珍说,“我一直认为,除了医院治疗,病人本身的精神力量也十分重要。”

  如今这人已活了半年多。病友们都称她为“周医生”,病友们说,每一次,“周医生”都是微笑进来的,一脸阳光,她的笑脸和说的话,让人感觉到生机勃勃。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