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海石油与壳牌43亿美元合作项目进入调试阶段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4日19:26 金羊网-羊城晚报

  生产设备今起陆续移交生产部门进入最后调试 惠州人乐道经济拉动效应

  本报惠州大亚湾今天消息 记者汪令来、黄礼琪报道:备受关注的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经过三年埋头建设,到目前为止全部工程量已基本完成。

  今天,随着工程承包商向生产部门移交首套生产设备———高密度聚乙烯装置,也意
味着这一目前全国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进入最后调试阶段,向年底前全面试生产发起总攻———中海壳牌巨轮正式“下水”准备远航。

  在南海石化,类似高密度聚乙烯装置的设备共有11套,在接下来一个多月内将一一移交、调试。这些设备每套投资都在几千万到数亿美元不等,最昂贵的乙烯裂解装置,造价高达4亿多美元,本身就相当于一座大型企业。

  43亿美元投资就这样落地生根。这也正是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银灰色石化城令人震撼的原因。林立的塔台、纵横的管道,波浪般地向前延伸———谁会想到,三年前,这里还是大亚湾的一片农田?

  2000年10月,壳牌集团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正式签约合营中海壳牌;2002年11月,中海壳牌正式动工兴建;为了保护环境,2003年5月,公司花70多万元请来一个由海洋生物专家组成的特别搬家公司,专门给近海400平方米珊瑚礁搬家;为工程而搬迁的居民,由于吃菜不方便,公司无偿提供塑料盆和配置好的土壤,帮助800户农民在屋顶种菜……

  这样的追忆可以一直延续。当地人更津津乐道的,是中海壳牌带来的另一个话题:拉动经济的“榕树效应”。

  南海石化项目投产后销售额达130亿元人民币,按乙烯对下游产品开发平均1∶50的拉动效应,其下游延伸产品开发将可产生6500亿元的产值,惠州市委书记柳锦州说:“就算只有1/10留在惠州,那该是什么样的产业规模?”

  惠州市发展局副局长罗志荣算了一笔“现实账”:中海壳牌落户后,仅吸引关联产业目前总投资已达700亿元,包括1200万吨南海炼油在内的大亚湾石化区已初具规模,到2010年可以“再造一个现在的惠州经济”。

  “石化项目正在改变珠三角的经济格局。”在惠阳区委机关上班的卢舜辉说,惠阳是离中海壳牌最近的城区,这些年来,有10年未建新楼盘的惠阳,已建和在建的

房地产项目达28个;2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超市增加了5个———经济活了,“这才是大家喜欢‘壳牌’的原因”。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