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陈文光:舍生为民的村支书(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5日00:31 海峡都市报

  

陈文光:舍生为民的村支书(图)

  陈文光

  N本报记者钟丹丹

  人物档案

  2005年10月3日,为了抗险救堤,他不幸掉进被冲垮的路缝,被洪水吞没。走的时候,闽侯南通古城村上千名村民自发地聚集在村人民会堂,涕泪俱下,一定要送这位村支书最后一程。

  陈文光,1955年10月出生于闽侯县南通镇古城村,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民兵营长、村委会主任等职,1991年起担任古城村党支部书记。

  【感动细节】

  一个不称职的丈夫

  秋收了,黄美华把种了一年的稻谷收了回来,铺在自家厅堂的地上,然后对着黑色镜框后的陈文光上了炷香。

  11月16日,当记者再次来到闽侯县南通镇古城村陈文光家时,眼前的这个女人,他的妻子,还是一身素衣,辫子上扎着条白线,苍白的面容上没有一丝表情。

  一个多月前,一场百年未遇的暴雨,十八重溪山洪暴发,大水直泄古城村。她的50岁的男人在接到村委电话后,立马撂下饭碗,说要去抗险护堤。她有一种不祥的感觉,死命阻止。没用。

  十多个小时后,她的男人回来了,是被人扛回来的,遍体鳞伤。在风雨中奋战了9个多小时后,他包干的溪东自然村地区的人员都已经安置完毕,但他还不放心溪西那边几户处于低洼地的房屋,一定要去看看。结果,不幸掉进被冲垮的路缝中……

  黄美华不信,生平斗胆甩了男人两巴掌,男人还是一动不动,她号啕大哭。哭到现在,眼泪已经干涸了。

  男人走后,大伙儿都说她是英雄的妻子,可黄美华宁愿不要这个光荣的称号:“夫妻24年,他一门心思就念村里的事,从没见他顾过自己和家人,对自己抠门得天天吃一顿饭就只要一盘菜,我就像他不花钱请来的保姆,我怨过。可现在,我真的甘愿一辈子都做他的保姆,可他连这个机会也不给我……”

  冲在前面

  已不是第一次

  “如果他还在,再遇上这样一个危难时刻,他还是会义无反顾地冲在前面!”说这话时,原南通镇党委书记王宝福语气很坚决。

  王宝福回忆说,1995年8月,一场特大山火从永泰境内向古城村蔓延过来,闽侯组织力量上山灭火,陈文光带领的古城突击队是主力军。奋战了20多个小时,硬是砍出一条防火隔离带,保住了后面的青山。

  “我在山上见到他的时候,他的手臂被树枝刮得伤痕累累,我叫他下去包扎一下,可他连哼都没哼一声,硬是坚持到最后下山。”王宝福说:“我们不仅仅是同事,还是朋友,我知道他的性格,有事总是带头冲在最前面。”

  村民陈德容告诉记者:“我家就住在堤坝旁,今年我们村涨了3次大洪水,每次文光赶来护坝抢险,都是把摩托车停在我家。现在,他的车还在,人却没了。”

  儿时的外号

  叫“组织部”

  村民陈祥兴和陈文光从小一起长大,在他印象里,陈文光从小就是个大块头,胆大心细,又热情帮人:“只要他一说话,大伙儿都服!所以大伙儿都称他‘组织部’。”

  初中毕业回家的陈文光,学了一年的木匠活,之后,他去大队(现在的村委会)当通信员,就是那种跑上跑下传达信息的人。陈文光很热衷这个工作,每次任务都不折不扣地完成,活像“橡皮腿”。

  当时信息闭塞,人们到大队、公社办事,很不方便,陈文光每次下班回到溪西村的家里,乡亲们就会找来,请他出去帮办些事情。陈祥兴说,只要能办到的,他都会马上答应下来,慢慢地,村里的人们不管有什么事情,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陈文光。

  1976年,古城村通电了,但陈文光家所在的溪西村,需要自己出钱到主线上拉电进入各家各户,他跑到福州,找了在省里、市里工作的老乡,磨破嘴皮,终于争取到了从大队拉电线到村里主要线路的资金。

  陈文光担任古城村党支部书记的十余年内,带头办的一桩桩实事记在群众心中。退休教师陈尔光说,自从他当书记后,13个自然村里的泥路成了水泥路,有了路,金鱼养殖、渔具生产厂引进来了,旅游也发展起来了,农民种的菜、水果销路也好起来,“古城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能书记巧安排

  花小钱修坝建校

  1996年,当时的陈文光已经当了近6年的村委书记,之前,他一心忙着村里的道路、水、电去了。有一天,他突然发现有300多个学生的古城小学却连一个操场都没有。

  “他说这样不行,不能达到一个合格小学的标准,于是他就开始想办法。”古城小学退休的老校长陈尔光回忆说,“当时学校周围已经没有空地了,周围都是山包。文光想了很久后,便跑来和我说打算把学校后面的那个小山包给铲平了。但没有工具,没有资金,难度太大了。”但这个难题很快就让陈文光解决了,而且还花小钱办了两件大事。

  “当时村里正在修河坝,文光就找到修河坝的工程队长商量,利用他们的工具把学校后面的那个小山包铲平,再把铲下的土拿去修河坝。20多天,操场就挖好了。这样一举两得,结果原本修个操场需要2万元资金,文光只花了1万元。”

  11月16日,当记者再次来到古城村时,陈文光生前一直牵挂的古城小学已经收到了来自县、镇以及社会各界的建校援助款。

  □感动日志

  说出爱福建的理由

  连日来,“感动福建2005年度十大人物”评选活动,在省内外许多媒体支持下,连创下投票、推荐人数的新高,日前,有热心读者将本次活动的内容及已见报的人物,链接进西祠胡同,引发了“爱我福建”大讨论,截至昨日,已有上千人在上面纷纷跟帖。

  这位署名“在南京的福建人”的热心读者在BBS上写道:“当我在《海峡都市报》看到这些优秀的闽籍儿女,心中的感动油然而生,感动是在一瞬间产生,但是留给我们的是珍藏一辈子的记忆!正因为有这些回忆,我们的人生才有意义!回忆让我们变得美丽!欢迎朋友们说出爱福建的理由。”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