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记者亲历停水第二天:馒头面包成了"节水食品"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5日02:19 燕赵都市报

  本报特派记者程福俊自哈尔滨报道

  24日是哈尔滨全城停水的第二天。相比前一天部分地区尚能够断断续续供水,昨天哈尔滨的地表水城市管网完全关闭了,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无水城市”。但记者发现,市民对此似乎并没有过多的担忧与抱怨。有些市民还跟记者开玩笑说,今天的哈尔滨比起当年的上甘岭要好很多。

  昨天晚上,记者在哈尔滨师范大学王同君教授家采访时看到,四箱瓶装纯净水放在客厅里,而饮水机上还有满满一桶纯净水。王家为应对四天的停水,专门买了一口大缸储存水,家里的锅碗瓢盆也悉数派上了用场,各种容器都装上了水。

  王教授告诉记者说,24日早晨起床就发现水管里彻底停水了。因为准备充分,家里完全能够保证一个星期以上的生活用水。只是不能洗澡洗衣服,好在近期哈尔滨的天气不错,4天不洗澡也没有太大的问题。

  俗话说:家里有粮,心里不慌。现在的哈尔滨,市民首先考虑的不是粮食,而是干净的水。在王教授家,记者发现,有关吃饭的问题,王家也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现在家里基本不吃用水量较大的食物,比如说米饭、面条等,也没有购买需要大量清洁水洗涤的蔬菜,取而代之的是从市场买回的馒头和面包等简单食物。

  不同于市民家庭的锅碗瓢盆等小容器,为了储水,一些酒店宾馆直接用上了蓄水池,记者入住的宾馆昨天晚上开始限时供应洗澡热水。据饭店经理介绍,现在全城深水井24小时供水,就是没有地方储存,饭店紧急调用了几个大的储水罐,从现在起可以保证客人有洗澡水了。

  昨天记者在哈尔滨四处采访,不时发现各式各样的送水车以及从外地紧急调入的瓶装饮用水车在大街小巷穿行。最有趣的是,平时拉着警笛在马路上飞驰的消防车,现在不是忙着去灭火,而是加入了送水大军的队伍。消防官兵们笑着告诉记者说,现在是哪里缺水,消防车就往那里跑,这也算是另外一种方式的“救火”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