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榕树过冬费用两万八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5日03:13 杭州日报

  日前见报载,说的是我省某市一个公园内,引进了两棵来自热带的植物———榕树。每逢冬季来临,园林管理处就要给怕冷的榕树穿上“外衣”。这件“外衣”的代价着实不菲:一棵树要搭建一个保暖的钢棚,每个棚子里有8000瓦的取暖设施。有心人给榕树的“保暖衣”算了一笔账:一个冬季的电费是1.8万元,加上一万元的搭架费用,一棵榕树过个冬就要花费2.8万余元。

  看了这则新闻,眼前浮现的唯有八台空调对着榕树“呼呼”吹热风的场面———一棵榕树过冬2.8万!对此,该市保护植物的善举早已被“天价”的维护成本所掩盖,留下的只有对该市浪费资源的一声叹息。

  榕树,南方极其常见的树种。对江南来说,就十分稀罕了。我们并不否认,该市引进榕树是美化城市的本意所在,尤其当我们对寻常树种发生了“审美疲劳”之后,这棵榕树确实能让我们领略到别样的“热带风情”。不过,如果这棵榕树的“产出”(在同样的光合作用下产生的氧气)并不能比其他树种有所增加,增加的只是一种视觉的新鲜,却需要“投入”(购买成本和维护成本)普通树种的数十倍以上。如此一来,这棵榕树的“投资”实属严重地“亏本”经营。套上一句当前时髦的说法:它与建设节约型社会背道而驰。

  节约,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主流词语。我们把节约渗透到了每个人的生活细节,比如随手关灯、节约用水;也把节约灌输到了企业的生产经营中,频频向高能耗的产业亮出了“红灯”、“循环经济”的理念大行其道……然而,城市建设中的高消耗、低收益的现状,一直来就被漠视。

  近段时间来,城市建设奢华之风的报道终于有所见诸报端:一个严重缺水的城市,圈出了五个西湖那么大的人工湖,图的是建“山水园林”的城市目标;一个寸土寸金的城市,徒然增添了一个硕大面积的世纪广场,为的是与国际都市接轨……一些地方在迈开城市化建设的步伐时,不惜代价兴建景观大道、建设城市广场,甚至挖河、堆山,重塑城市形象。正是这种盲目追求“形象工程”的开发建设,助长了城市建设的“豪华”与“奢侈”之风。

  在一个充分竞争的社会中,企业所掌握的资源最终由市场这双“无形的手”来实现配置,如果不能实现资源最大化的利用,这家企业最终会被市场淘汰。同样,政府的手中也掌握着大量的资源,其资源配置更多的是依靠充分的论证和科学的决策。一旦决策失误,全体纳税人都将为此“埋单”。

  由此看来,加强政府的科学决策能力是建设节约型城市的关键所在。当前杭州的“一纵三横”、“背街小巷”等城市建设中,大到整体规划,小到街头小品,各项方案都予以公示,让城市百姓参与到决策中来,这无疑是政府科学决策的有力支撑。城市建设要“节约”还是要“效果”、重“里子”还是比“面子”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本报评论员吴薇 杭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