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蒋宏坤:发展环境要更宽松,服务企业更主动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5日07:02 南京报业网-南京日报

  【南京日报报道】 (记者师擎)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民营经济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快发展,有更大作为?如何为民营经济发展进一步优化环境?昨天,市长蒋宏坤深入我市民营企业生产车间、产业基地,实地调研民营经济工作,并与企业家们座谈。他强调,“十一五”时期,民营经济要抢抓大好发展机遇,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努力实现发展速度、质量与规模的新提升。政府相关部门要更主动地服务发展,营造更宽松的环境,更好地促进南京实现“两个率先”、构建和谐社会。

  经过近年来的努力,全市民营经济已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位于南瑞路附近的长江科技园是一处典型的都市工业园区,依托国电南自的产品优势,正在形成电子信息软件及IC产品的设计中心。蒋宏坤还来到金浦集团、江苏卡思迪莱服饰有限公司、高通手机产业基地、大贺广告公司调研,对民营企业扩大规模、强化品牌的意识表示赞赏。他指出,品牌是自主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鼓励企业加快技术引进和前瞻性研发,不断放大自身优势。

  截至10月底,南京私营企业累计达7.8万户,个体工商户15万户,注册资本总额960亿元。民营企业中近三分之一为工业企业,软件企业中九成以上为民营企业。蒋宏坤说,南京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氛围日渐浓厚,民营经济出现了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集约经营发展势头看好、品牌战略和资本运作水平不断提升、企业投入占全市整体投入比重不断加大、外地大民企引进步伐明显加快的良好局面。民营工业企业是工业经济的重要力量,民营经济对今年全市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功不可没,为扩大就业、致富百姓、增加税收、创造社会财富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听取了市有关部门汇报并与8位民营企业家座谈后,蒋宏坤说,近年来南京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但还要看到目前全市民营经济发展的速度、活力、规模与南京在苏南板块的要求和省会城市的地位不相适应;民营制造业企业发展速度仍不够快;和先进城市相比,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蒋宏坤要求,在“十一五”时期,民营企业要抢抓发展机遇,努力实现五个新提升。要实现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新提升。民营企业要积极适应南京产业政策、布局的调整,以四大开发区和重点工业园区为载体,加快与外资的有效对接,加速企业规模扩张。全市民营经济要尽快形成以超亿元以上项目为突破、超5000万元项目为骨干、超1000万元项目为基础的梯次发展新格局,民营经济发展速度要高于“十五”时期,高于其他性质的企业,努力在加快建设南京国际先进制造业中大有作为。

  要实现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新提升。抢抓长三角制造业需求扩大和国际服务业加速转移的机遇,重点发展与制造业中心相配套的生产服务业;围绕“全国软件名城”建设,优化、加速、集聚发展软件业,大力推进软件基地建设,加快培育特色品牌,全面提升发展层次和质量;加速建设区域物流中心,努力把南京建成民资参与程度高、辐射能力强的区域中心城市之一。实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双轮驱动。

  要实现自主创新能力的新提升。引导全市民营企业立足自身力量,加大投入,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多方合作,积极利用国内外各类优质资源,大力引进先进理念、技术。要引导更多科技人才创业,在创业中实现自主创新,让更多的“南京制造”变为“南京创造”。

  要实现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提升。大力发展郊县民营经济,引导优质资源、优势项目、优秀企业向郊县集聚,引导更多的民营企业到郊县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要实现民营企业素质的新提升。成功的民营企业与优秀的企业家是分不开的,民营企业家在新形势下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驾驭市场的能力;要依法经营、诚实守信,靠科学决策求发展,靠加强管理求效益,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要处理好劳资关系,关心职工生活,在发展中更好地回报社会。

  蒋宏坤强调,政府相关部门要进一步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法规环境、政策环境、舆论环境、体制环境,对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要加快废除,对阻碍民营企业发展的人与事要严肃追究查处。对民营经济“十一五”期间规模超亿元的项目、高成长型企业,以及重点高科技企业,要在税收政策、土地保障等方面给予更大扶持。全市要大力营造尊重创业者、向创业者学习的氛围,各级各部门要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更加宽松的环境、更加主动的服务,使“十一五”期间民营经济发展得更快更好。

  副市长蒋裕德、奚永明参加了调研。 (编辑暴雪)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