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本意为防范冒领补助 免不了伤及学生自尊贫困大学生公示惹争议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5日08:00 东方网-文汇报

  ■文/本报驻浙记者吴钊谦本报通讯员孙和晴

  一方面是穿名牌,上馆子,出手阔绰,另一方面是每年都向学校申请困难补助、贫困生助学金,高校中的“假贫困生”冒领各种助学金的事情不时发生。对此,绍兴文理学院等高校采取公示制,对“假贫困生”说“不”!然而此举也由此引发了争议:公示贫困生是否侵犯了学生隐私,有损学生自尊?

  假冒贫困生时有出现

  随着贫困生资格审查的结束,绍兴文理学院一批生活困难的大学生不久前得到了资助,这些资助可以帮助他们继续学业。此前,他们的名字和家庭情况在学校的网站上公示了3天,学生们对他们的贫困状况有任何疑问,都可以向学校反映。

  有数字表明,全国高校贫困生达15%左右,为此国家提出了“不让一个经济困难学生因贫困而失学,不让一个经济困难学生因贫困而退学”的要求,各高校也相应采取了各种措施。但如何将这笔经费真正用到急需的贫困生头上,在操作上也不无漏洞。目前对于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主要是由学生所在地开具的家庭情况证明,但由于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学校无法一一核实,假冒贫困生的情况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曾有媒体报道,浙江某高校甚至出现过学生家长开宝马车而学生享受贫困助学金的现象。

  贫不贫困同学清楚

  为预防个别同学钻空子,绍兴文理学院出台了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公示制度。公示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在各院系公告栏张榜公布,二是学校网站公示,公示内容包括学生的姓名、家庭经济情况等多项,请广大同学相互监督。一旦发现情况与事实不符,或者贫困生用补助金、助学奖学金等下馆子、穿名牌等高消费的,可向校方举报,学校一经核实即取消其补助资格,情节比较严重的,还要给予一定的处罚。

  该校学工部部长胡保卫说,这些年来,他们每年都会接到几个举报电话并进行了查处。事实上,像这样假冒贫困生的现象目前在各高校并不少见。之所以出现贫困生作假,根本在于对是否具有贫困生资质缺少有效的监管手段。“公示贫困学生的情况,让他周围的老师和同学来共同监督,这样效果是最好的。”

  据了解,从绍兴文理学院实行的情况来看,公示的确起到了作用,最近一次的公示,在规定的3天公示时间内,学校没有接到一个投诉的电话和信件。

  是否侵犯学生隐私

  对于公示制度是否会涉及经济困难学生的隐私,该校人文学院对外汉语专业杨晓霞不以为然:“我本身就是经济困难学生,得到了学校资困助学奖学金,这是对我个人努力的肯定和奖励,公示对我不会有什么心理负担。”

  但不是所有贫困学生都有勇气将自己的贫穷展示在公众面前。该校人文学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学生表示:其实按道理他也能申请到贫困生资格,但要公示自己的名字却让他很难接受,所以他选择了放弃。这名学生表示,家庭贫困的学生通常都很敏感,缺乏自信。公示的本意虽好,但这种方式难免会伤害贫困学生。

  胡保卫则认为“公示利大于弊”。公示是个民主程序,是为实现贫困补助款发放的公平、公正,相信绝大多数学生能理解。而且,本着权利和义务对等的原则,贫困生要享受补助的权利,就应该有牺牲一定的义务。

  (本报绍兴11月24日专电)

  杭州教育局选择不公示

  对困难的贫困生认定工作,公示因为其公开性和意见反馈的直接性而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方式,但公示毕竟只是一种手段。浙江省学生贷款管理中心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学校不一定需要采取公示手段。各种资助的资格认定方式都不一样,最终的目的是保证助学资金能够“公开、公平、公正”地发放到学生手中。

  为操作方便,同时照顾学生的自尊心,杭州市教育局改变了过去申请教育补助需要通过多种手续、多个程序,甚至公示后才能实现的办法。现在,受助学生只要在每学期开学时向学校出具户口簿和相关救助证,学校审核后即可当场冲抵有关费用,不仅给学校和学生省去了不少麻烦,同时也充分考虑到了受助学生的个人自尊。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