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戈壁新城振翮高飞——格尔木经济建设发展综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5日08:15 青海新闻网

  青海新闻网讯 如今的格尔木市已是“昆仑明珠”。笔直而宽阔的街道两侧路灯美观别致、树绿花红,树木之下小桥流水,绿叶背后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曲径通幽的城市街景,无不显示着格尔木的独特魅力。如果不是亲耳所闻,谁又能相信眼前这块地方数十年前还是一个植被稀疏、人迹罕至的戈壁滩呢?谁又能相信格尔木人创造这一切只用了短暂的52年,在经历了52个春秋之后,这里竟然成为青藏高原第三大城市。

  格尔木的每一点成就、每一处建筑都凝聚着格尔木人的血汗,它是几代格尔木人共同的劳动和智慧的结晶。1953年,慕生忠将军奉命率部来到这里,将军豪情满怀地说:“我们喜欢城市,更喜欢自己亲手建起来的城市,我们要驻扎在这里做格尔木第一代人,开辟一条通西藏,连甘肃、新疆的平坦大道。”于是,祖国地图的西部出现了一个新的地理坐标点———格尔木,浩瀚的戈壁上有了第一个帐篷商店。从此,格尔木几代人前赴后继,在这片热土上谱写出自己的光辉人生,也为后人留下了无穷的精神和物质财富。

  格尔木是一座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的城市,资源配置在全国独一无二,在以市区为圆心半径200公里的范围内,广泛分布着钾、锂、石油、天然气、黄金、宝玉石等50余种矿产资源。1979年,改革开放的春风,鼓起了格尔木快速航行的风帆,随着属于国家重点项目的钾肥厂、炼油厂等陆续开建,格尔木许多地方配套项目及以开发优势资源为主的开发型企业也迅速投产。2000年,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在格尔木大地吹响后,为了更好地开发地下宝藏,格尔木人陆续将百万吨炼油、百万吨钾肥及综合利用、中信国安西台30万吨钾镁肥等项目付诸实施,工业经济成为格尔木经济发展的“顶梁柱”。到2004年,格尔木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4亿元,比1980年增长了115.49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由1980年的692.61元上升到8158.8元,短短20多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翻了11.8倍,这些巨大的变化都要归功于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这些年,格尔木不断加大对城镇道路及旧城的改造,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市民的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各路段以“创建文明城市、争做文明市民”为主要内容的240多幅大型彩色公益广告牌、灯箱及内涵丰富的精美雕塑,大大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道路交叉口和街头及主要活动中心,几万盆鲜花把市区装点得多姿多彩,洋溢着现代都市浓郁的文明气息。近年来,格尔木市又陆续建成了高原病急救中心和多功能文化活动中心、体育中心和教育文化中心,文化娱乐业繁荣兴旺,书店、娱乐场所已达140多家。格尔木因此先后荣获“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市”和“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称号,并连续5年被授予“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50年前,慕生忠将军的驼队来到格尔木安营扎寨,开始筑路铺桥,50年后,一条条公路由四面八方通向这里,随着青藏铁路的贯通,格尔木机场的通航,如今的格尔木已成为连接西藏、新疆、甘肃的战略要塞和我国西部的重要交通枢纽,已初步形成包括公路、铁路、民航和管道运输等多种形式的十字立体交通网络。得天独厚的资源、区位和交通优势,决定了格尔木在振兴青海中的地位。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相继到格尔木视察,对格尔木的发展寄予厚望,并提出了“要把格尔木建成中国西部一座现代中心城市”的设想。青海省委、省政府也提出:“经过10年或20年的奋斗,努力把格尔木建成西部现代化交通枢纽、信息通信枢纽和现代化物流中心、资源加工转换中心和高原特色旅游中心,建成屹立于沙漠戈壁之中,有自己独特风格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进一步凸显了格尔木的后发优势,这里已成为各方人士投资创业的热土,成为青海省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集散地。

  昔日被比喻为“贫脊沙漠”的格尔木市,今天已变成诱人的“高原深圳”。格尔木人的“十一五”发展目标是:到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力争突破120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4500元和5100元以上。格尔木明天会更辉煌。 (作者 龙腾飞)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