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海东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5日08:15 青海新闻网

  青海新闻网讯 立足农业区的实际,坚持科学规划,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海东地区为“十一五”描画的蓝图。

  海东是青海的农业大区,农业人口占全省农村总人口的40.8%。目前,全区尚有55万农村贫困人口,其中绝对贫困人口28万。海东地区提出在“十一五”期间主要实施好三大工程、实现两个增长、促进一个建设。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和居住条件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
建设,以工业化和城镇化为主要内容的县域经济建设,以脱贫致富为主要内容的扶贫开发;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较快增长,实现城镇居民收入的较快增长;以科学的发展观促进和谐海东建设。 按照中央提出的新农村“二十字”建设方针,着力建设具有“新房舍、新环境、新设施、新农民、新风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力争实现“八个一”的目标。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一项支柱产业,一条通畅的公路,一套完备的信息网络,一套齐全的配套设施,一个过硬的村级班子,一个文明进步的村规民约。

  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通过广泛宣传动员,依靠广大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提高农民个人的收入和集体经济实力,增强农民的自治能力,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建设美好家园。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群众的意愿,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不搞一哄而上,不搞强迫命令和达标升级,采取引导的办法,从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循序渐进,稳步推进。 坚持规划先行。全区1612个行政村都搞好乡村建设规划,并且严格规划控制,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在村落模式上根据不同情况,建成农村社区型、城镇集中型和生态旅游型等。坚持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先从集体经济和农民承受能力较强的城中村和城郊村以及搬迁村、旅游村、少小民族村开始,从改变村容村貌和新房建设开始,先搞几个示范村。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充分考虑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各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习惯,川、浅、脑分类指导,突出各民族特色,体现农村特色、民族特色、生态特色和文化特色,注重与发展庭院经济相适应,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整合力量,集中投入。在政府投入的带动下,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事业投入,整合各类项目和资金,打捆集中投向新村建设,完善新村的水、电、路、通信、电视、沼气和学校、卫生所、文化活动室等基础设施及社会公益事业,改善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作者 黄生昊)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