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曲终美长驻 市民最受益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5日09:50 金羊网-新快报

  统筹:新快报记者 方钟 采写:新快报记者 方钟见习记者 胡珊霞

  轰轰烈烈的亚艺节过去了,回望那精彩的一幕幕,人们仍记忆犹新,亚艺节给佛山带来了哪些实惠?各行各业的人怎么看待这次盛大的节日呢?

  ●市民谈亚艺

  网民“寒凤梅”:能在我们佛山举办亚洲艺术节这样的盛会,做为一个佛山人应该自豪,因为如果今天的佛山没有这样的财力和人的素质,能办成这样的盛会吗?付出一点是值得的,而且这次付出的都是企业单位,也没有向老百姓伸手要,而且还令我们的市容市貌有所改观,这的确是实惠了佛山普通的市民,这不能不归功于这次的亚艺节的召开。

  李姓公务员:我最近很忙,什么都没有看到,不过对扩大佛山的知名度还是有直接意义的,我有很多外地的朋友都问我,佛山是不是建设的很发达了?

  一位亚艺工作人员:我们是离亚艺最近的,却是离艺术最远的。我们天天为亚艺奔波,承担压力,却没有时间去欣赏艺术,欣赏工作之外的其他演出,真是很遗憾!

  冯氏父子(佛山木版年画传人):亚艺节给了我们民间艺术一个对外宣传的机会,销售和推广也做得很好。通过这次亚艺节,让广大市民知道抢救和保护传统手工艺的重要性,不单单是木版年画。

  市民杨先生:亚艺节除了街路巡游给我一点节日的气氛外,其他的我没有感觉到太多。如果有像西方的狂欢节那样的广场文化,让人们真正融入进来,会更有节日的味道。希望佛山以后能有大的广场来承办这样大型的活动,让“公众参与”。

  佛山大学一位姓贺的老师:佛山浓厚的文化氛围,逢上亚艺盛事,是难得的机会。这样的节目要多承办,虽然用了很多钱,但如此浓的文化氛围对下一代的影响将很深。

  ●记者话亚艺

  亚艺节期间,日程安排一环紧扣一环,记者的工作紧张而繁重。一个多星期以来,我没有睡过一个长觉。但我却从未感到过困乏,相反一直保持着亢奋的状态。只因为本届亚洲艺术节提供的异彩纷呈的节目,使得我这个文化艺术爱好者犹如老鼠掉进了蜜缸里。如此排山倒海似的近距离接触诸多的艺术大家和艺术瑰宝,相信在任何一个人的人生履历当中都是不可多得的。比如,从前对昆曲一无所知,《牡丹亭》一夜之间使我从此对昆曲着迷。多次的进出戏院,我从此还喜欢上了京剧、话剧……以及其他国内外的许多舞台表演。现实好好地给我上了一堂课:民族艺术精品盛况难再,不是因为她不够好,而是无知的我们把她冷落了。

  在好戏连台的那一段日子里,无数的市民涌进戏院,更多的市民为无票入门观赏而慨叹。市内各剧院出现了久违的连续爆满、一票难求的盛况。32场大戏轮番上演,记者只恨分身乏术。怪不得佛山大学一老师感叹说:“能在家门口观赏到这么多的精品戏剧,真是佛山人的福气!”面对观众们暴雨般的掌声,艺术家们也难禁一次次地发出“没想到佛山观众这么热情、专业!”这样深情的赞誉。数不清有多少观众情不自禁地落泪,只记得好多次谢幕后观众近乎疯狂的挽留。

  千年古镇,物华天宝。此次艺术节,东道主端出了一席富有佛山特色的“地方菜”:陶瓷、武术、龙舟、剪纸、木版年画、灯色……丰盛的“菜式”着实让各地来客们羡慕了一把。古老的民间艺术经过重新包装后隆重推出,霎时给人一种惊艳的感觉。与此同时,主办方请进来国内少有的高水平画展,把老百姓纷纷吸引进了展馆,不少观众或是扶老携幼,或是不辞路远,或是组织观摩———群众对艺术节的安排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热情。的确,画展精品荟萃、规模空前,许多连专业画家都难得一见的名作如国内的《塔吉克新娘》、《父亲》、国外的印象派巨匠莫奈、马奈的素描手稿等等,都罕有地同时亮相。公众的观赏热情被激起也就顺理成章了。

  梅花间竹,翡翠镶钻———这是我对第七届亚洲艺术节的整体印象。《牡丹亭》已经谢幕,土耳其带走了欢快的肚皮舞,大师们已经渐行渐远,但是艺术之美已深留心中。

  (晓航/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