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打工者,给“留守”孩子多一点温暖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5日13:44 扬子晚报

  本报21日A9版刊登的《优秀女生考砸一次竟服毒》一文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农村“留守”孩子心理困境问题再次敲响了警钟。相关人士再次提醒进城打工的父母们,在打工赚钱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你们的孩子!

  随着江苏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夫妇外出务工,一大批未成年的孩子被留在家里,成为农村留守儿童,根据相关统计,仅淮安市就约有40万名的留守儿童。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近
期在我省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淮安、连云港、盐城等市的调查问卷显示,在江苏,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责任73%%还是由祖辈承担,而爷爷奶奶作为临时监护人又难以担此重任。调查显示,临时监护人受教育程度集中在初中以下,其中小学占有43.3%%,由于自身文化程度偏低,超过60%%的祖辈没有或不能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甚至有近四分之一的人从来没有过这方面的尝试。且绝大多数也不能主动与学校联系。这让正在青春期的学生感到“无法交流”,“没有人可以倾诉”。调查表明,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得留守儿童身心发展尤其是心理健康方面出现了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

  江苏省家庭教育研究会王老师表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外打工者在辛苦赚钱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在家乡的孩子。王老师表示,在外打工的家长必须保持每周45次与孩子的电话通话。此外,传统的书信交流是父母与孩子沟通当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家长不要小看一封哪怕是简短的书信。写信是一种情感的交流,最能“打动”孩子。通过书信,孩子们能够充分地

  体会父母在外打工的艰辛和对他们的关心。此外,在长假或者是寒暑假期间,家长应尽量抽时间回家,多陪陪孩子,

  倾听孩子的心声。家长也应该与孩子的学校和老师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建议“留守”孩子多的学校定期组织学生过集体生活,这种共同的生活能够让他们相互做伴,也利于教师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本报记者于丹丹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