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费俊龙聂海胜结束隔离休养后首次公开谈飞天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5日15:07 金羊网-羊城晚报
费俊龙聂海胜结束隔离休养后首次公开谈飞天
图:他们站在了民族的最新高度。新华社发

  俊龙海胜异口同声:“非常美妙!”

  据今日新华社电 345公里,中华民族迄今为止生活和工作的最新高度。11月24日,代表中华民族在这一高度上飞行了5天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在结束隔离和疗养后首次公开亮相。

  “所有的成绩都已经‘归零’,我们将努力训练,迎接新的挑选。”异口同声的话语,传递出中国航天员空前的自信。

  “完美无缺”后的搏斗

  10月12日至17日,在

神舟六号为期5天的太空飞行中,费俊龙和聂海胜环绕地球飞行77圈,行程325万公里,其间首次穿越轨道舱与返回舱,顺利完成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

  在中国载人航天事业承前启后的关键一步中,两位航天员发送上百条指令准确无误,操作上万个动作无一差错。对此,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用“完美无缺”四个字评价两位航天员的表现。

  脱离地球引力后,人体会遇到很多挑战。10月12日,神舟六号起飞9分多钟后,飞船进入地球椭圆轨道,费俊龙、聂海胜进入失重状态。“突然就产生了错觉,身体仿佛倒了过来,浑身有一股难以言状的不适感。”费俊龙说,他和聂海胜马上意识到,这种状态如果延续下去,就会导致“空间运动病”。能否克服这种感觉,不仅直接影响此次飞行任务的成败,对下一步的载人航天飞行也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强迫设想自己是在模拟器上静坐,竭力调动意志力,抵抗环境的束缚……几分钟后,他们就恢复了状态。

  在电视上看着航天员平静报告“感觉正常”的人们,有谁知道这四个字背后,感觉与意志那一番惊心动魄的“搏斗”?

  一连串四个前滚翻

  第三天。北京时间下午4时30分,费俊龙做出一个出人意料的动作:在狭小的船舱里,他用双手撑住船舱中的两个固定物,蜷曲身体,小心翼翼地做了一个前滚翻。3分钟里,费俊龙一连翻了4个筋斗。中国

神话中就有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的传说,费俊龙这四个筋斗,在地面亿万中国人眼中,就如同传说变成现实一样令人振奋。这4个筋斗当然不是翻着玩的。

  “国外的航天员在空间站做过前滚翻。我想,试验一下,对我们的训练水平会是个很好的检验。”费俊龙说。

  挑战极限勇登“天梯”

  当年同加加林一道入选的苏联航天员阿列克谢·列奥诺夫,曾把航天员的训练阶段称为“上天的阶梯”。他的同伴瓦列里·贝可夫斯基则补充说:“这绝不是一个短的阶梯。”超出预期的表现,源自超出标准的训练。航天员大队的所有航天员,训练水平都远远高出了航天员中心制订的标准。比如,承受8倍于自身体重的加速度,标准是40秒,聂海胜每次都能坚持做到80秒。2至5分钟的转椅训练,费俊龙每次都会做足15分钟。低压缺氧训练,要以每秒15米的速度,经受迅速提升到5000米高空所带来的缺氧和减压的考验———这种情况下,氮气会在血管中形成气泡,在人体中乱窜,一旦形成气栓还可能危及生命。训练中,14位航天员全部超越了30分钟的极限。

  头低位训练,是航天生理适应训练的关键内容。早在训练开始前一个月,费俊龙在睡觉时就去掉了枕头,还常常把脚抬高,增强自己对血液重新分布的耐受力。

  尽管如此,在整整5天脚高头低的训练中,费俊龙和战友们仍经受了近乎极限的考验:喝水要用吸管,吃饭更是难以下咽,随着血液向头部分布时间的持续,脸部充血、眼睛刺痛、鼻塞头痛、胸闷气短……

  费俊龙说,到第5天结束时,一站起来,感觉血“哗”的一下就流到了脚底,心仿佛要跳出来”。

  为了强化耐力和韧性,费俊龙把自己所有的标准都暗暗地定高了一级,与之相应的,当然是更多超出标准的付出……曾与杨利伟一道入选首飞航天员梯队的聂海胜,同样在“上天的阶梯”上攀爬得异常努力。

  一个动作不到位,就无数遍地做下去,直到完美为止;一个问题不清楚,就无穷无尽地问下去,直到完全明白……因为体重容易超标,为了保持67公斤的体重,聂海胜空余的时间,常常是在跑步机上度过的,有时竟一连几个小时。双休日难得回家一趟,晚上也要拉上妻子女儿出去散步。

  传奇般的太空生活是短暂的,枯燥的生活、严格的纪律、超负荷的训练,才是航天员的真实一面。

  “左手和右手”的信任

  正当神六训练的关键时刻,2004年11月6日,聂海胜远在湖北枣阳的母亲突发脑溢血。匆匆赶回的聂海胜仅在家里侍候了母亲3天,就赶回北京,留下妻子照料老母。

  对于个人和家庭生活上的巨大牺牲,聂海胜说:“惟有不懈努力,才能在祖国需要时,发挥最大的潜能。”

  事实正是如此。

  ———5天飞行中,费俊龙、聂海胜以完美无缺的操作,赢得了北京飞控中心专家们的无数赞许。飞船上准备的备用操作指南手册,两个人谁都没动过。费俊龙说,那是因为他们“闭着眼睛,也能说清舱里所有仪表、电门的位置,连颜色、作用都随时能背出来”;

  ———5天飞行中,他们俩配合得如同“左手和右手一样”。杨利伟说,细心的观众会记得,在飞船发射的一刹那,费俊龙和聂海胜的手不约而同地握在了一起。而在成功返回后,他们俩一只手挥动鲜花,另一只手又不自觉地握到了一起。这种超常的默契,来自航天员彼此的信任、无私的支持与相互理解。

  ……

  在5天的太空遨游中,费俊龙、聂海胜在狭小封闭的飞船里经历了超重、失重交替的过程,经受了噪声、振动、低压、缺氧等考验,完成了各种操作和科学实验任务。

  但谈起太空生活时,费俊龙、聂海胜再一次异口同声地说:“确实非常美妙!”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