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首席评论:“榕树效应”成就惠州“中海”终极魅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5日15:36 金羊网-羊城晚报

  □汪令来

  “中海壳牌”,这一词汇高频率地进入大众视野已整整五年;如果再回溯至项目最初谈判的漫长拉锯战,这个时间可延长至17年。17年来,“中海壳牌”始终未离开过媒体聚光灯;直到43亿美元全部“落地生根”的今天,它仍是当仁不让的新闻热点———在全国25万家外商投资企业中,一家“中海壳牌”有什么值得如此关注?

  首先当然是投资规模。中国人有排名情节,“全国最大的合资企业”,足以让它登上任何一家媒体的重要版面。不过,在中国经济发展一日千里的当今,“最大”未必长久,其例不胜举。在一轮接一轮外资追加、企业自身滚雪球后,孰大孰小,想厘清也并非易事。

  或者是销售额?南海石化投产后年销售将达17亿美元,合人民币130多亿元。不过,这显然也不是“中海壳牌”的得分点———新出炉的“2005年广东工业50强”,平均年销售就达153亿元。至于“80万吨乙烯”,似乎也难以叫广东人“掉下巴”:同样身处广东的茂名石化,其100万吨乙烯项目明年即可投产;关键是,人家还做出了200万吨的长远规划。

  那么,究竟是什么在成就南海石化的光芒?中海油前总经理卫留成的一段话,也许能给出某种解释。他说,这是中国最先进的石化项目,所生产的高品质产品,也是中国目前最需要的产品。

  最先进的设备和最短缺的产品,这或许正是“中海壳牌”的魅力所在。中国化工业并不缺大路货,10年前就有“5大乙烯、14小乙烯”,但却一直缺乏高技术含量的高端产品———结构性差异,一下让南海石化脱颖而出。

  但这仍不算南海石化的终极魅力。作为最基础性原料的优质基地,“中海壳牌”落户的超一流磁力,很快让人大开眼界:普利司通、普莱克斯等一流国际合作商尾随而至。在厂区周边,通过管道就可以将原料输送给另一家,同行们形象地称之为“隔墙共赢”。

  这种“磁力”,身为企业所在地的惠州,从一开始就决定将它发挥到极致:成立专门的石化区,一下又引来超过700亿元的关联产业投资———在此背后,还有这种投资利好所带来的巨大“榕树效应”,物流的、房地产的、服务的、餐饮的。

  一招点睛,全盘皆活。近10年经济始终“温热”,一直扮演珠三角“看客”身份的惠州,在活跃的南中国经济舞台上,在“中海壳牌”的催化下,慢慢找到了“主角”的感觉;在群雄逐鹿的珠三角,一向只是小字辈的惠州,可以开口说话,谈产业升级、谈产业差异、谈产业后劲……而当地发改局一位官员则说得更有意思,当年只靠TCL等电子产品一条腿走路的惠州,现在多了石化这条腿,肯定会走得更稳、更快。

  因此,“中海壳牌”的眼球意义,并不在于一家企业能带来多少产值;而在于,这家企业在合适的时候、落根在合适的地方,能激活多大的“效应”。

  (紫/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