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村镇出名以后,保护还是开发?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5日17:07 新京报 | |||||||||
作者:周振鹤 日前,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与历史文化名村评选出来了,我在欣喜我们国家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同时,也不免产生一些担心。 一是这个评选活动是经常性活动,还是限制性行为?这样想的原因,是由过去评选历
结束评选名城大约十年之后,评选历史文化名镇(村)开始,第一批名镇只有10个,名村12个,十分谨慎。今年进行第二批评选,数量大大增加,名镇有34个,名村有24个。不过两批合起来,名镇(村)总数也不过是80个,对比起中国数十万个村镇来依然是一个很小的数目。但如果这样的评选活动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那么入选的名单肯定要迅速扩大。 无论名城还是名镇名村的评选,目的是对这些村镇进行更好的保护,用意很好。但我也担心在评选以后,对这些村镇的保护热情不如开发的兴趣高。实际上,在扬名之后,有些村镇的重点放在开发上,而将保护放到次要的地位上去了。平遥不但是第二批名城之一,后来更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但恰恰在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以后,城墙塌了,而且塌了一次以后,又塌了一次,而在成为名城以前的数百年间似乎从未听说过这样的事。更让人惊讶的是,平遥在成为名城以后旅游事业大大发展,对地方财政显然大有裨益,但要修复城墙却据说拿不出钱来。因此,对名镇名村的保护工作应该有十分明确的规范,才能真正执行如果保护不好、就要摘牌的规定。 还有一个担心,是客观的因素会妨碍这些名镇名村的保护。不少村镇也许过去默默无闻,其历史文化积淀可能慢慢流失,一些古代景观也许会自然受损,但在成为名镇名村以后,面临旅游高峰的到来,却可能引起比自然受损更严重的人为破坏。前不久某地有一座国内新发现的最好的瀑布,于是尽管不是黄金周,也有如山如海的人赶过去,以至于一条县级公路车子拥堵到开不动的程度。 土地有一定的生产力,草原有一定的载畜量,旅游景点也有一定的承受能力,游客太多了,景点就要受到破坏。名镇名村评选以后,如何保护是一个比如何开发更为重要的问题。如果原来的小桥流水人家变成大路尘土人海,那还是名村名镇吗?恐怕再有名也失去原有的历史文化内涵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