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西施舌”人工繁育初成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6日02:20 海峡都市报

  N本报记者关永辉

  本报讯长乐漳港镇沙滩,退潮时,双手插进沙里,便可挖出二三厘米大小、外壳粉红的海蚌。沙滩上,这样大小的长乐海蚌有几万粒。

  “中国‘西施舌’的人工繁育试验已初步成功,这在国内外是没有过的,预示着通
过人工增殖的方式来保护这种珍贵海产品资源成为可能,甚至为商业养殖找到途径。”长乐海蚌人工培育项目的首席专家高如承说。高是在省人大代表日前前往长乐视察时说这番话的。他也是福建师大生命科学院的教授。

  大铁耙捕捞

  长乐海蚌价狂飙

  长乐海蚌曾在长乐漳港、梅花、江田等浅海沙滩中俯拾皆是,但后来行情一路看涨,遭遇电拖大铁耙等“断子绝孙”式的捕捞。而长乐海蚌之名贵,国内海蚌莫能出其右,世界上也只有意大利威尼斯海中有此等珍品。目前,长乐海蚌年产量仅十几吨,每0.5公斤市价高达200多元,而在上世纪80年代,年产量达数百吨,其价格不过几毛钱。

  2003年,长乐市投入200多万元进行海蚌的繁育研究工作。今年七八月份,第一批10万粒1.5厘米以上的人工培育的幼贝投到自然海区。高如承说,从小沙粒大小的受精卵长到二三厘米的幼贝,存活率只有15%~20%。目前,该项目已进入国家“863”科研攻关项目领域。

  根据规划,长乐海蚌人工培育项目完成时,达到年育3厘米以上的幼贝80万粒,建立100亩实验区和3000亩人工养殖区。渔业部门的人士算了一笔账:按1/3左右的存活率,一两年内,只有30万粒能长成9厘米大的成蚌,按每三粒0.5公斤算,每年只能向市场供应50吨,与实际的需求还有相当差距。

  专家建议:

  划分保护区功能

  集中力量保护

  1985年,长乐建立了海蚌资源增殖保护区,并划定了禁捕区。但因为禁捕区太大,涉及沿海6个乡镇,反让为数不多的执法人员疲于奔命,导致海蚌种群资源的保护并不成功。

  有关专家建议,将保护区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前者禁止在其范围内的一切作业,后两者可以进行适度的作业。这样既考虑到渔民利益,又能集中力量保护核心区。专家建议,先开展海蚌资源数量调查,摸清资源的分布情况、栖息环境及海底底质等,为最后的实验区功能划分提供科学依据。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