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美术馆藏品升级须有新思路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6日07:54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刚刚结束的由中国美术馆策划的“当代大家书法邀请展”、“首届当代名家书法提名展”,其初衷是以举办展览促进收藏,即“以展促藏”,这种想法是在对书法收藏意义和收藏方式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无序收藏使美术馆名实难符

  艺术品收藏的意义来源于艺术品本身,而艺术品是历史的载体,毫无疑问藏品可以从多个角度折射出文化的种种印痕。那么,具有收藏、保护美术资料和藏品功能的当代官方美术馆的情况如何呢?

  我们不能不遗憾地指出,在过去许多年中,中国的一些美术馆的收藏方式其实与真正意义上的美术馆的要求相距甚远。许多时候,它们仅仅有偿地提供展览场地,进行无秩序的收藏和影响甚微的学术活动。中国许多美术馆收藏品的来源,过去主要依靠艺术家本人和家属以及收藏家的捐赠,有部分藏品则是以象征性的低价位购进。这几乎可以概括美术馆现有藏品来源的现状。

  但是,在现在的形势下继续沿用传统方式,我们就无法获得真正的进步,无法使美术馆成为真正符合其功能的美术馆。好在已经有一些美术馆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何香凝美术馆通过连续主办5届“深圳国际当代雕塑艺术展”,迄今已收藏20件雕塑作品;上海美术馆通过“上海双年展”收藏了米罗和达利的作品。广东美术馆则通过主动购买市场紧俏的外国藏品,加快了自身藏品的升级。

  固有模式,错失重要书法作品的收藏

  从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兴起“书法热”至今,种类繁多的各级各类展览带动了一大批书法爱好者去做书法研究。

  据不完全统计,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全国性的书法展览,共举办过400多次。全国最高级别的“全国书法篆刻展览”已举办了7次,“中青年国画展”也举办了8次,文联与书协共同创办第一届“兰亭奖”,使一批书法人才通过这些展览走上书坛。1999年第七届全国展达到千人千作,这个数字是惊人的。其次,是书法教育学科的搭建已基本完备。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约40余所高校开设书法专业,高等院校集中了一大批书法界的著名人士。虽然至今它只是美术学二级学科中的一个分支,但它对未来书法的发展所起到的作用不可低估。再次,是报刊等媒介对书法的影响。从1977年《书法》杂志在上海的创刊,《书法研究》、《中国书画》、《书法丛刊》等报刊相继创刊,为当代书法创作提供了展示交流的渠道。

  在20余年的时段内,书法日益趋于大众化,专业和业余书法家的队伍已有史无前例的壮大,在20世纪后期扮演着重要的文化角色。然而,我国的美术馆普遍对当代中国书法发展状况未能给予足够的关注。关山月美术馆从1999年起,五年时间内仅收藏一件书法作品。中国美术馆自建馆至2004年馆藏的书法作品只有6件。广东美术馆自1996年至1999年间,共收藏1200多件艺术品,其中书法作品却不到10件。这种关注缺失,使我们失去了许多机会。其中最重要的是:我们错过了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这一段重要的时间———那时,艺术品市场并不发达,我们错失了清代、近代以及当代许多重要作品的收藏。

  每个人都是潜在的书法家和鉴赏家

  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艺术品市场的书法拍品迅速升值,1996年北京翰海秋拍明沈士充《仿宋元十四家笔意图卷》拍价是85万元,至1999年春拍就升值到338万元,不久前故去的启功先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目前其书法价格最高的是今年春季在中国嘉德拍卖公司以83.6万元拍出的《争座位帖》手卷。

  艺术品市场的方兴未艾,对美术馆收藏作品的固有模式的冲击是毫无疑问的。运转经费的不足使很多美术馆都采取以收藏艺术家作品抵场租费的方法,这使很多展品虽质量不高却登入大雅之堂。中国美术馆、广东美术馆的重要馆藏大多来自于捐赠,上海美术馆半数以上的藏品也为捐赠所得。然则这种方式在现行运行过程中是受到鼓励的,但完善抵税的政策不健全,以捐赠抵场租的操作程序和评审机制不规范等因素都使馆藏不能长足发展。

  作为中国的美术馆,收藏、传承和发展中国书法这一特色艺术,是其所必须肩负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2004年,国家文化主管部门批准了中国美术馆开展收藏、展示、研究书法作品的学术举措,并着手筹建书法专馆。从美术馆服务社会精神生活的角度出发,实现观众、书法家和美术馆三方互动。

  书法这一传统形式,随着现代文化环境正急剧变化,但民族的文脉不会断,每个认识汉字的中国人都是潜在的书法家和书法鉴赏家。走下“庙堂”的书法艺术,逐渐泛化的过程便是书法大众化的过程,我们无法对观众的欣赏趣味加以限制或者分级,也不能否认这样一个现象:欣赏书法的目标群体在萎缩,这有很多原因诸如书法审美普及不足、书法家的盲目创作、书法理论泛文化语境的消失等等。作为美术馆要时刻站在“为民族文化守根的本土立场上,清楚理性的把握时代脉搏,谨慎选择以在书法史上能确立文化身份的作品进入自己的视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