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富裕安康好家园江阴特色的新农村建设吹响号角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6日09:03 无锡日报

  本报记者周晓方

  初冬煦暖的阳光洒遍暨阳大地。11月20日上午,江阴市、镇、村300多名干部从十里八乡汇聚华西村,参加“学习华西统筹发展新经验、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动员大会。如此规模的三级干部大会,为江阴近年来仅见。群情激奋的现场、重任在肩的豪迈、坚定果敢的目光……一切都昭示着,江阴已吹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嘹亮号角,江阴农
村在2005年冬提前迎来了“十一五”的春天。

  “持续小康”,这是江阴市委书记朱民阳对全市干部群众反复强调的一个关键词,他认为,江阴不仅要确保率先实现全面小康,而且是要高质量的、不出现反弹的、永续发展的小康。在接受采访时,朱民阳满怀信心地表示,江阴有条件、有责任走出一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之路,确保走在苏南乃至全省的前列。

  优势:工业反哺农业工业经济是江阴的强项,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工业利税、销售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县级市名列前茅,其中财政收入连续5年位居全省第一。工业反哺农业,江阴可谓适逢其时。

  更为难得的是,江阴众多企业脱胎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兴起的乡镇工业,对生于斯、长于斯的农村怀有血浓于水的感情,将工业反哺农业视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朱民阳表示,用工业的强势带动各个领域的协调发展,这就是江阴最大的实际。

  华西村依托强劲的工业实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现在又开始规划实施投资5.2亿元,集高科技、示范、观光、绿色农业于一体,占地1.2万亩的华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阳光集团先后在新桥、霞客等镇投资近5亿元,建设了1万亩的阳光生态农林园和8000亩的霞客生态林。多年来,阳光集团董事长陆克平一直有个心愿,希望家乡的生态恢复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水平,这个美丽的夙愿如今正逐渐变为现实。

  目前,经过4年精心培育的阳光生态林已在悄然改变新桥镇的生态环境,从太湖边迁徙而至的白鹭,成群结队留连于这片一年四季鸟语花香的“世外桃源”。与生态效益齐步的是社会效益,阳光生态林聘用了1000多位农民进园区就业,这些农业工人锄草、种树、施肥、打药、浇水,每天上班8小时,8小时以外算加班,每人年均增收1000余元。

  据江阴市有关部门预测,江阴今年财政收入将首次突破100亿元。这些大部分来源于工业经济的财政收入,今后将向农村倾斜,加大支持农村、反哺农业、回报农民的力度。“十一五”期间,江阴城市建设将主要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广泛吸纳国内、国际的社会资本参与投资,从而腾出更多的财政开支用于农村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生态化布局,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核心:农民持续增收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是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短短20字,全景式描绘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朱民阳剖析,其中的核心环节,就是增加农民收入、健全富民长效机制。

  就业,富民之基。江阴农民增收的主渠道是充分就业。今年以来,江阴加快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非公有制企业,深化“4050”再就业工程,畅通信息交流渠道。截至10月底,全市实现农村劳动力就业13011人,已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其中帮助重点困难人员就业7228人,占全年的92.7%。在此基础上,积极推动全民创业、自主创业,尤其是充分发挥江阴制造业发达的优势,倡导发展为大企业、大集团配套的民营小企业和服务业,提高资产性收入在农村居民收入中的比重。今年,江阴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将达到8600元,年均递增11%左右。到2007年,江阴有条件的乡镇都将建成一个连片规模1000亩以上、产业特色鲜明、专业化程度较高的现代农业园区,以农业产业化促进更多的农民增收。

  社保,富民的坚实后盾。为消除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现象,江阴构筑了以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最低生活保障为主的“五道保障线”,至2008年实现“城保”、“农保”、被征地农民保障覆盖率“三个100%”,社会保障的阳光届时将“普照”江阴城乡大地。今年10月1日起全市发放的“新农保”养老金,江阴的标准为80元/月,为无锡地区最高,近12万江阴老年农民因此受益。

  尤其可贵的是,江阴今年下半年在强力推进“城保”扩面时,鼓励从事一产的农村居民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保,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这一打破城乡界限、无锡地区首创的新政,轰动了江阴城乡,社保中心办公大厅内每天排出长龙。进城办理参保手续的农民们表示,感谢政府出台的好政策,农村人也有机会像城里职工一样拿退休工资了,下半辈子的生活从此有了保障。

  示范:华西经验引路华西村是全国著名的先进典型,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面旗帜。朱民阳坦言,华西村在江阴,这是江阴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大的法宝。当然,学习华西村,不是要克隆出一个个“天下第一村”,而是要把华西经验推广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去,把华西精神融合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创造中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先行。江阴已初步编制了“一城四片区”的城乡统筹规划,即构建中心城区综合发展板块、沿江港口经济板块、澄南生态观光旅游板块、澄东工业集群板块和澄东南特色产业板块等五大板块。借鉴华西村实事求是、成功走出一条合作经济道路的经验,江阴在进一步完善村庄布局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详规时,将努力使规划充分体现地方特点、文化特色和时代特征,农村型居民点将通盘考虑服务半径、耕作面积、历史文化遗存和特色村庄的保留等诸多因素。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青山绿水。华西村去年毅然关掉了年产值1.5亿元、利润超千万元的3家化工厂,投资1000多万元建立了日处理能力上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当前,江阴正在全面实施清水、蓝天、家园、绿色和宁静五大工程,切实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保护,不断优化人居环境。全市15个乡镇今年已通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省级调研,并于9月底通过了全国生态城市创建的省级调研。江阴农村“关门现代化、开门脏乱差”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代之以“青山净水、绿树蓝天、清新宜人”的崭新面貌。

  “一村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江阴305个行政村中,村级年开票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的村有30个,年开票销售收入超百亿的村今年预计将达到4个。江阴将推广华西帮扶薄弱村的经验,走出一条以富带穷、以强扶弱、共同富裕的新路。按照政府鼓励、各方联动、利益互动的指导原则,江阴目前正在酝酿选择一批年开票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村级收入100万元以上的“富村”与经济相对薄弱的村“联姻”,在经济发展、农村社区建设、村级管理、文明进步等方面给予帮带和扶持,促进60个经济薄弱村脱贫转化。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