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走出“瓶颈制约”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6日10:07 解放日报

  资源与环境———

  全球共同的瓶颈。

  举国关注的瓶颈。

  上海必须走出的瓶颈。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基本国策。

  去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上海考察工作时,要求上海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开展节约活动,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努力形成节约资源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在广泛深入的调研中反复强调:如何紧紧抓住和用好机遇,突破发展瓶颈,顺利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上海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围绕这一重大课题,上海在思考中调研,在调研中行动。

  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建设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既是上海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两个率先”、“四个中心”宏伟目标的根本途径。

  一年之计在于春。2005年春,紧随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海市委、市府召开了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贯彻落实中央相关精神。

  在仔细听取有关部门汇报、详细了解基层人口资源环境情况后,陈良宇指出:要扎扎实实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使上海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良性循环。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对上海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提出了具体要求,作出了工作部署。

  时不我待呀。在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实现“两个率先”的进程中,资源和环境压力将长期存在。早在1998年,上海就派出可持续发展考察团对德国循环经济进行了半个多月调研。

  2004年11月,陈良宇、韩正出席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年会,认真听取了知名专家、学者对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在历届市委、市府领导的重视下,上海在资源与环境方面进行了诸多有益探索:推进源头减量,节地、节能、节水和节材“多管齐下”;开发“城市矿山”,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点面结合,创建了一批循环型生态工业园区……一系列新体制、新举措的先试先行,使上海经济保持两位数递增的同时,每万元GDP能耗水平每年以4%左右的速度递减,清洁能源比重越来越大,上海的GDP不断变“轻”变“绿”。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节约资源提高到国家战略的新高度。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上海必须坚持中央精神、发展形势与上海实际的有机统一,推动资源与环境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相关调研随之全面展开。

  直面瓶颈 广泛调研

  如何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全面确立循环经济理念?如何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推动循环经济技术开发?如何进一步培育环境和服务产业,拓宽循环经济发展领域?……一切都应该在调研中找到答案。

  今年盛夏,国务院发布《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第二天,上海市委常委学习会听取了《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专题辅导报告。陈良宇在学习会上强调,上海人口众多、产业密集、能源原材料紧张、土地资源紧缺,资源和环境约束瓶颈十分突出。我们要切实认清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现实意义,在推进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进程中,率先倡导和推广循环经济。

  在今年6月举行的国务院建设节约型社会电视电话会议上海分会场会议上,韩正指出,上海在制定“十一五”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时,要充分体现建设节约型城市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这一指导思想,将其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同时要抓紧研究发展循环经济的突破口,以点带面,力求取得实效。

  “推广循环经济,人人参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精神,率先在上海各级党政机关得到贯彻落实。

  市人大领导明确要求,常委会、主任会议和人代会文件等用纸一律采用再生纸,机关办公用纸双面化。市政协领导向机关提出了“勤俭办会、勤俭办事、勤俭办活动、勤俭办文”的要求,大楼空调在下班前提前关闭,每一层楼面夜间只用一盏照明灯。

  “切实”与“实效”,生动反映出上海一年多不舍昼夜、脚踏实地的调研之旅。

  立足上海深入调研,市领导上崇明、访漕泾、进宝山……实地调研的同时也将崇明循环经济生态岛、上海化工区循环经济示范基地、精钢宝山循环经济现代化滨江新城区等美好期愿,种在了这座城市的心坎里。

  走向全国取经调研,市领导进四川、访青海、上西藏、走甘肃……诚心诚意“取全国之长,补上海之短”,诚心诚意将全国各地发展循环经济的宝贵经验融进上海的血脉里。

  面向世界开放调研,市领导针对上海“十一五”规划编制中有关循环经济的十几个重点问题,先后召开十多次国内外专家咨询会,接连向国内外公布几十项重大课题,与规划草案相关的公示与听证制度亦在酝酿之中……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上海循环经济的“十一五”发展蓝图在直面瓶颈的广泛调研中日渐清晰。

  调研中构建良性循环

  调研,是充分集中民智、切实解决问题的过程,是研究发展规律、把握发展主动权的过程。

  十六届五中全会落幕后的第一个上海市委常委学习会,国务院参事、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牛文元,作了题为《关于21世纪上海发展战略思考》的专题辅导报告。这位长期致力于环境与发展、可持续研究专家的到来,意味上海市领导对循环经济“十一五”规划的调研更加深刻,谋略更加高远。

  正是基于高远的谋略,陈良宇多次深入调研,对上海“十一五”规划作出明确指示:要从战略上认真思考谋划,编制好人口、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重点领域的专项规划,力求做到远近结合、指导性与操作性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谋划好上海更长远、更强大的持续后劲。

  2005年10月,上海被列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这是对上海多年来孜孜以求的鼓励,更是对上海更好发展自己,更好服务全国的鞭策。面向未来,上海调研脚步越发铿锵,良性循环逐步显现———

  在市领导的调研步伐中,上海“十一五”循环经济专项规划加紧编制,它标志上海循环经济发展将从分散的法规引导,提升到整体性、长远性战略谋划;

  在市领导的调研步伐中,上海土地集约利用、再生能源推广、新能源汽车开发等全面提速,它昭示上海将以新型工业化为突破,带动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决心;

  在市领导的调研步伐中,上海“建设节约型机关”、“家庭节能36计”、“夏季电价杠杆”、“认购绿色电力”深入人心,上海人懂得了随手关灯拔插头,接受了用再生纸名片,学会了垃圾分类……每一个城市细节,都演绎着上海将全民参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信念。

  在市领导深入调研的不断推动下,正待徐徐展开的上海“十一五”规划,将是一幅生产繁荣、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优美画卷。

  本报记者 陈江 宋鹏霞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