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47岁农民写成11万字小说 最大的愿望是能够出版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6日10:33 东北新闻网

  核心提示:

  干枯、黝黑的手背,布满了一道道裂痕的手心,这是一双握惯了锄头的普通农民的手。然而,同样也是这双手,四年多来笔耕不辍,终于完成了一部长达11万字的小说《红柳》。昨日下午1时,47岁的农民郭秋实带着他的小说打印稿来到了本报,将写作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向记者娓娓道来。

  记者面前的郭秋实,个头不高,但精神矍铄,目光炯炯,一看就是朴实、坚强的人。

  与文学结下不解之缘

  郭秋实说,他今年47岁,老家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农村,主要以种田为生,去年才到辽阳县刘二堡镇打工。从小他就特别喜欢文学,爱看画册、小人书等各种读物。上小学四年级时,一次在自习课上,他偷偷地拿出了一本向别人借来的小说,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结果被老师发现,把书没收了,为此他心痛了好长时间。这件事情更加激发了他对文学的向往。他时不时地写些文章,练练手。即使高中毕业回家务农后,郭秋实仍然坚持写文章。

  25岁时,一个偶然的机会,郭秋实成为了村里的邮递员和通讯员,有机会接触到大量的文学读物,这次工作经历把他带到了真正的文学世界。他如饥似渴地从中吸收营养,同时进行创作。他所写的一些文章在县报,省级农村报等报刊上陆续发表,这给了他莫大的鼓励。郭秋实说,那时感觉自己和文学创作的距离又近了一步。

  病榻上重拾写作梦

  后来,令郭秋实没想到的是,在他43岁时所遭遇的一次车祸,竟“促成”了他的处女作小说《红柳》的诞生,可以说是因祸得福。他告诉记者,2001年,他的妹夫开手扶拖拉机时离合器失灵,一下子把站在旁边的他撞倒,导致他左腿骨折,不得不躺在床上休息了大约三个月。就是在这种百无聊赖中,写一本小说的想法一下子闪进了他的脑海。于是他根据自己多年来的生活阅历和所见所闻所感,构思了一个回乡青年创业的故事框架。大致思路确定后,他就开始了写作。

  四年多写成11万字小说

  回忆当时写作的情景,郭秋实用“疯了”这样的词来形容自己。他说,白天,因为沉浸在写作之中,邻居去他家院子挖猪菜,啥时进来的他不知道,啥时出去的他也不知道。邻居打趣地说:“东西丢了都不知道,你这是啥看家的。”晚上,因为怕影响家人休息,他只能在一盏破旧而且昏暗的台灯下写作。妻子、儿女都劝过他:“别写了,躺下来休息休息吧,也发表不了,浪费这时间和精力干啥!”但郭秋实有着自己的想法。

  2004年,为了谋生,他们一家人到辽阳打工,郭秋实把小说初稿也带到了辽阳。为了让小说更充实和丰满,他利用打工的业余时间,在一家人租住的小房子里笔耕不辍,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加工润色,不断地修改。

  不久前,一部长达11万字的小说终于基本完成,郭秋实给它起了一个十分好听的名字《红柳》。郭秋实说,由于写作时不断地增删内容,写了又改,改了又写,几年下来,他已经用掉了30个笔记本和9本稿纸。

  最大的愿望是小说能够出版

  郭秋实说,《红柳》主要以乡村生活为背景,讲述的是东北嫩江流域一个乡村的领导干部带领广大人民群众锐意进取,艰苦奋斗,为改变落后面貌,建设新农村的感人故事。他之所以写这部小说,就是希望通过自己的笔把火热的农村生活呈现在人们面前,并通过这部小说改变人们头脑中存留的农村干部文化素质低的印象。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郭秋实告诉记者,他爱好写作已经大半辈子了,特别希望在有生之年将《红柳》出版,不为名利,只为一个纪念和见证。

  本报记者 杨杨/文 首席记者 赵法旭/摄

  ( 北方晨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