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国专家云集武汉 寻求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出路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6日11:21 桂龙新闻网

  来自海内外的40位交通专家近日云集武汉,共同探寻解决大城市交通拥堵出路。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中国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迅速增长,急剧增加的车辆保有量,对城市交通设施和交通管理形成巨大冲击,交通拥堵问题愈显突出,成为民众关心的热点,是摆在政府面前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大难题。

  据调查表明,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城市有80%的路段和90%的路口通行能力已接近极限。20世纪90年代后期,上海等城市中心区50%的车道上高峰小时饱和度达到95%,全天饱和度超过70%,平均车速下降到每小时10公里。武汉中心城区42个路口高峰小时车流量已超过5000辆,有的路口甚至高达1.6万辆,经常堵塞和严重堵塞的路口路段达56处之多,堵塞段最长可达1公里以上,早中晚高峰滞流时段长达1.5-2小时。而北京交通堵塞更为严重,有专家估算北京一年堵车大约造成60亿元直接损失。

  探究城市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人们一般归结于交通资源短缺引起,而没有关注到交通设施结构不合理、有效供给不足以及管理滞后。11月22日到23日在武汉举行的“大城市交通高层学术论坛”,东南大学交通学院院长王炜、同济大学副校长杨东援、台湾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曹寿民等交通专家指出,长期以来,人们陷入“车多了修路,路窄了拓宽”的怪圈,认为城市交通拥堵是因为交通供给不足、设施有限。事实并非如此,30年来,数万亿元投资交通建设,交通供给已大大改善。只要有“堵点”,即表明通行能力为零,但不能说此处没有交通资源。关键在于许多大城市,交通资源缺乏整合,交通规划设计不尽合理,管理不到位,管理手段现代化程度不高。

  专家们指出,进行有效的交通管理与控制首先要合理规划,整合资源,完善城市路网结构,妥善处理路网交叉口、建筑物出入口、公共交通衔接点等,打开“瓶颈”,畅通端点节点,减少交通拥堵隐患。

  优化交通结构,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实现公交无盲区,确保“公交优先”地位,是专家们一致强调的方略。交通拥堵严重降低了公共汽车、电车和出租车的运行效率,使越来越多的有条件市民放弃了乘坐公交客运的选择而加入买车自驾的行列,这就加大了交通资源消耗,加大了通行压力,陷入交通拥堵的恶性循环。

  与此同时,充分发挥城市交通“微循环”系统作用,即利用连接主次干道的各种小支路、小街、胡同里弄等这些“微循环”道路资源,可大大缓解交通拥堵。完善步行网络体系,扩展步行空间,增加人行交通安全性。

  专家们建议借鉴英国伦敦运行模式和管理方式,采取交通拥挤收费制、停车收费系统、交通信息化管理等措施,引导居民理性出行,运用价格调节,减少私家车行驶空间,增加公交运行能力,减少交通堵塞。

  来源:新华网选稿:见习编辑苏熹作者:俞俭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