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我们同饮一江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7日03:22 新晚报

  贺立新 杜国忠 本报记者 谭启首 张 磊

  “扑通”一声,杨猛摔倒在冰凉的滤水池中,昏了过去。

  18岁的杨猛是省武警总队派到制水三厂的1000多名战士之一。摔倒时,他已和战友们在水池中连续作业了近15个小时!

  5分钟后,小杨醒过来,只吞了几片止痛药,倏地又冲了上去。战友们往回拽他,硬是没拉住……

  从24日17时开始,为确保哈尔滨市恢复供水的最关键工作———活性炭添加的完成,杨猛和他的武警战友们奉命奔赴哈尔滨市制水三厂厂区,跳到6米深的滤水池子里,在15个小时里,用铁锹和肩膀清理池里的700余吨滤料!平均每人手挖、肩扛一吨多!

  为了让哈尔滨市按时恢复供水,到昨天傍晚,他们已在3天时间里高强度作业30余小时!

  这些平均年龄只有18岁的“子弟兵”,看着一池又一池的水流进滤水池的时候,当场欢呼跳跃起来。此刻的他们,已是热汗透衣衫,黑炭染全身!

  昨天,记者走近了这些“最可爱的人”,了解到了他们为哈尔滨恢复供水付出的辛苦……

  疲惫,站着睡着了……

  省武警总队的1000多名战士到达制水三厂已经是24日17时。他们接到的命令是在25日早前将24个滤水池内的3000立方米滤料清理干净。

  6米深的滤水池内布满水管,布局复杂,作业面狭窄,每个滤水池里面只能站下10几名战士,他们用铁锹一锹锹地挖,用编织袋一袋袋地往外运。一袋无烟煤和水的混合物重量在50公斤左右,向上运送的途径仅靠一个滑轮。

  棉衣脱了、毛衣脱了、毛裤脱了,在冰凉的滤水池中,即使穿着棉衣也会冷战不断,只穿着背心和单衣的战士们却满身是汗,小战士用肩膀数着一袋袋重达百斤的袋子。

  过了凌晨,困意开始袭击这些连续高强度工作7个小时的小伙子们,一个、两个、三个……许多战士站在原地就这么睡着了,支队长娄建岩和政委齐凤仁心疼地劝他们休息一会儿,却没一个人下来。

  揣着车票和假条的“不孝子”

  排长金克勇在23日之前接到了家里的电话:父亲病重,就想见儿子。金克勇向部队领导请过假后,领导当即表示让他马上回家,买完了24日的火车票,小金的心已经飞到了远在吉林的家中,他恨不得立刻飞到父亲的病榻前,尽尽孝心,来弥补自己常年不在家照顾父母的愧疚。

  24日晚,本该归乡的金克勇在听说要执行保水任务的消息后,登上的却是赶赴制水三厂的汽车。车票、假条被这条汉子悄悄地揣在怀里,父亲需要儿子,可金克勇却知道,哈尔滨的市民此时更需要子弟兵!

  政委问他为啥不走,小金只憨憨的说,执行完任务就回去,我爸知道也得让我这么做!

  复员老兵主动请缨

  24日,一批老兵复员了。恋恋不舍的老兵们即将告别他们生活5年的城市,这里留下他们太多的深情。告别第二故乡前,老兵们知道了部队即将赶赴制水三厂的消息。

  “能不能让我们留下,为第二故乡尽最后一份力!”

  “让我们执行完任务再回去报到吧!”

  但是,按部队规定,复员老兵必须在规定时间内离开部队,总队领导并没有破例满足老兵们的愿望。老兵崔艳辉没有说什么,打包———上车———一声不响地回到了家乡大庆。就在办完报到手续的当天,崔艳辉又立刻返回哈市。当部队即将出发的时候,这位老兵穿着军服出现在兵营,“这回别拦我了,让我参加吧!当了5年的哈尔滨卫士,也在这生活了5年,如果这次行动参加不上,我会觉得终生遗憾的!”

  任务结束时 一半士兵感冒了

  24日下午17时开始,6中队的10几个战士下到6米深的滤水池中,15个小时没有上到地面,其间只简单啃两口馒头,虽然带着手套,滑轮上的麻绳还是将战士的手磨出了硬币大小的血泡。

  一锹锹的挖掘,一袋袋的背扛,10几个小时高强度作业后,上面战士扛着百斤的袋子,走路已经开始踉踉跄跄,困意、疲倦、疼痛一起袭来,满身是汗的战士们一旦稍作停留,一个冷战就会感冒,部队最后统计,感冒的战士超过了一半。25日上午,700吨滤料清理结束,许多战士回到营地饭都顾不上吃就沉沉睡去,他们太困了!

  千余战士“一张脸”

  25日早晨6时,还没有从疲惫中缓过来的战士们又早早地来到了制水三厂,这里有近400吨活性炭等着他们装进滤水池。

  水靴、雨衣、防护面罩,战士们全副武装。在活性炭扬起的“黑雾”中,打着强光能见度也极低,汗水从头上流到身上,从身上流到水靴里;在活性炭尘粉中,战士们又坚持了10几个小时;从厂房中出来的战士,都是一张相同的面孔———黑黑的脸庞,露出疲惫的双眼;脱下雨靴,他们的双脚已经看不到血色,而是白色!一种与脸上的黑炭反差极大的颜色,要知道,那是在汗水中浸泡了10几个小时后浮肿、溃烂的颜色呀。

  面对记者,制水三厂的田惠君厂长第一句话是:“心疼啊,战士们都是些十七八岁的孩子,比我孩子还小,你想想,他们在家哪吃过这样的苦啊,可这就是咱们的战士,咱们的子弟兵,不论啥任务,多大的苦和累,都难不倒他们!”

  武警战士们的话说得都很质朴实在,“当兵第一天就知道自己是城市的卫士,城市有困难,我们不冲到前面谁冲?再说,我们也生活在这个城市,也和哈尔滨市民喝着同一条松花江的水,保城市用水,义不容辞!”

  昨天晚上,结束任务的战士们“黑漆漆”地排着队伍,高唱着“当兵的人”,走出制水三厂,走进宁静的夜色中。

  全国调拨的活性炭陆续运抵哈尔滨市制水三厂后,子弟兵们搭起人墙昼夜奋战,将活性炭顺利投放到滤水室内。 本报记者 王东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