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原生态]“播种美丽是我的职责”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7日08:10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文·图/本报实习生赵越

  采访缘起

  金秋的北京,空气中到处弥漫着阳光的味道,熙熙攘攘的街头,平添了一份和谐与宁静。古老深沉的青瓦石墙,行色匆匆的来往人群,使得这座城市充满了变幻莫测的无穷魅
力,动静结合,古今交错。

  天坛,一个代表着庄严与神圣的地方,以它自身独有的特色吸引着源源不断的游客,可是很少有人注意到,还有这样一群人,常年默默无闻地工作在城墙之内,竭尽全力地为游客们打造一个景色优美的游园环境,这里的每一棵草、每一朵花上面都凝聚了他们的无数心血。

  李文凯,天坛公园花卉技师,一名不折不扣的月季状元,凡经他手所培育出来的月季花都染上了一层传奇的色彩,带着好奇与疑问,我走近了他。

  见到李文凯时,他正在花房里忙碌着,午后的花房被阳光尽情笼罩着,温暖而又惬意,一张长方形的简陋木桌和几把椅子摆在屋内的一角,李文凯和班里的同事们忙完活儿后就在这里休息,宛若一个小家一般,现在这里成了我们的采访场地,坐在我面前的李文凯嘴角一直挂着微微的笑意,细心地听着我的每一个问题,谈到某些地方时还会发出爽朗的笑声,让我恍惚有了同邻家大叔聊天的错觉。

  赵:您在天坛工作有多久了?为什么对月季花情有独钟?

  李:算起来足足有30年了,1975年我19岁,从北京市园林技工学校毕业后直接被分配到天坛公园绿化队做养月季花的花工。说实话,刚开始的时候我一点也不喜欢月季,但在那个年代,不能个人选择工作,而是工作选择你,当它作为一项工作摆在你面前时,更多的是把它作为一个责任承担起来。

  赵:心里有一点抱怨吧?

  李:当时社会上的花卉业几乎处于零的状态,得不到人们的重视,很多年轻人都希望自己能成为工厂里的技术工人。我也不例外,总觉得一个大小伙子干养花,当花农,有点说不过去。

  赵:那您是怎么慢慢转变观念,对月季花开始产生起浓厚的兴趣呢?

  李:在养花的过程中,慢慢发现有的月季开白花,有的开红花,还有的开紫花,觉得挺好看的,就好奇地问师傅这些花都叫什么。师傅指着一盆盆月季挨个告诉我,哪个叫伊利莎白,哪个叫亚利桑那。我不明白原产中国的月季怎么都起了个绕嘴的外国名字,师傅说因为都是人家外国培育的,他们的繁殖技术比中国要先进很多。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萌发了要培育咱们自己新品种的想法,对月季的兴趣也越来越大了。正好当时中国农业大学的哈贵增教授也有意做这个研究,因为天坛的月季比较有名就找上门来。因此从1976年开始,我就在他的指导下做起了杂交育种试验。

  新品种的培育过程是艰辛的,李文凯冲破重重困境,精心钻研,终于获得了可喜的成绩。如今,他培育出的月季新品种已有20多个,“霞辉”、“富贵”等品种在北京市第15届市花展览中获得了“新品种”奖,“大力士”、“大绿洲”等上了《月季新谱》,并作了专门介绍,在全国第一届花卉博览会上获自育品种科技进步奖。

  赵:很多人觉得养花就是浇浇水,施施肥,您怎么看?

  李:工作和爱好不一样,如果把养花仅作为爱好就觉得放松心情,但把它作为一种工作来做,压力其实是很大的。花不像人会说话,不像动物多少有点表情,要了解植物,只有靠仔细观察,反复琢磨。比如在炎热的夏季,盆栽月季该浇水了,又恰好赶上吃饭时间,如果想吃完饭迟些再浇,就会造成植株的生理性干旱,长时间积累,月季的长势就会下降,以后再怎么浇也补不上了。

  有工友干完活进到花房里来,李文凯侧过身耐心地询问他们活干得怎么样了,一老一少其乐融融的对话也感染了我。既然是花班里年纪比较大的长辈,无论是在生活里,还是在工作中,他总是关心着年轻的同事,整个花班每天都沉浸在和谐温馨的气氛之中,仿佛一个大家庭一样。

  赵:养花的过程中遇到过难忘的事吗?

  李:有件事对我的触动一直很大。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修剪月季时总戴着手套,发现师傅的脸色看上去好像有些不太高兴,后来才明白他是希望我在修剪月季时摘掉保护手指的手套,因为戴着它操作会常常剐到枝叶上的刺,影响操作速度。我问师傅扎到手了怎么办,师傅只是淡淡地说了句“扎惯了就不会觉得扎了”。刚摘掉手套那阵子,手指常被又尖又硬的刺扎得直流血,还起了好多红色的小水泡,心里也有很多抱怨。后来练习得久了,手握枝叶的力度可以做到不轻不重,这样就不会再伤到手指,操作速度也明显提高很多。

  现在我特别能够理解师傅当时的苦心,“做什么都要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掌握一定的方式方法”。这种思想此后一直贯穿在我的生活当中,对我的业务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李文凯在业务上还有一大绝活儿,就是识别月季品种。天坛公园里有500多个月季品种,他只需要看枝、刺、叶,不用看花朵,就能识别出此月季是什么品种。据说当年李文凯为了学习辨认月季,常在别人午饭的时候,自己端个饭碗蹲在月季旁左瞧右看记特征、找规律,晚上睡觉前还不忘躺在床上“过电影”强化记忆。参加工作这么些年来,李文凯边干边学,利用业余时间自修完了土壤学、植物学、生物遗传学等专业课程。

  赵:白天的工作那么忙,您是怎么挤出时间来学习的?

  李:没成家之前我就住在花房里,花房旁边还有一个小屋子,把单位的床板拿来搭在上面,就成了一张简易的床,那时候年轻体力好,晚上12点之前都不睡觉,上班的时候抽不出时间学,我就下班后在花房里“啃书本”,正好也跟花做伴了。有的专业书能够在市面上买到,买不到的话就向周围的亲戚朋友借,哈教授家里的专业教材很多,不少都是从他家里借来的。

  李文凯在花房里找出了一本当年的笔记,厚厚的本子页已经略微泛黄,上面密密麻麻地记满了整齐的钢笔字,就连他自己都记不得到底有多少本这样大大小小的笔记了。

  直到结婚头一年,因为没有房子,李文凯的爱人陪同他一起住进了花房,爱人每天下班回来后忙着洗菜、做饭,他则继续在花旁边忙碌着,根本没有了上班下班之分。天道酬勤,1990年,他考取了“高级技工”职称,1995年参加市园林局组织的“花卉行业状元竞赛”一举夺魁,荣获了本局“花卉状元”的光荣称号,并在2000年当选北京市劳动模范。

  丰厚的理论知识加上娴熟的技术,使李文凯在花卉界的名声越来越响。有些地方慕名找上门来,想以高薪条件聘请他去养花,但都被李文凯回绝了,用他的话说就是“人在天坛,岗位在天坛,要把精力都放在这,30年的感情不是说放下就能放得下的”。

  赵:放弃了那么多优厚的工作条件,会不会感到可惜?

  李:对于现在的生活我心怀感恩。有一天我和上高中的孩子,探讨到了幸福的问题,孩子的话开导了我。他说幸福是一种感觉,你感觉幸福了你就是幸福的。对于金钱,人人都会认为它是好东西,我也不例外,但它并不是衡量一切的标准,只要我能为社会为其他人做出我该做的事情,我认为自己就是幸福的,这也许就是孩子所说的感觉吧。

  李文凯再次笑了,眼角的皱纹慢慢舒展开来,笑得那么快乐、欣慰,一种发自心底的幸福感洋溢在脸上,渐渐扩散到这小小花房的每一个角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月季状元李文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再一次证明了这一事实。秋风拂过,月季园内姹紫嫣红、摇曳多姿,一如他普通却不平淡的生活,在经历风雨洗礼之后终于绽放光彩。

  在我国,还有成千上万个像李文凯一样的蓝领工人。据中华全国总工会与国家统计局最新调查数据显示,蓝领工人在全国职工中的比例已超过40%。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掌握尖端科技的高技术人员,同样离不开这些在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的技术工人,正是他们的存在,才使得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地向前发展。关注蓝领工人,认真倾听他们的声音,才能够发现他们的精彩人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