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享受“缺柴少电”的好生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7日08:39 大众网-生活日报

  走进明里村,整齐的院落,经纬分明的道路,不时通过的公交车,很难让人将这里跟“偏僻”两字联系起来。这个紧挨黄河大堤的小村落,地处小清河起源地,是济南西郊少有的鱼米之乡,村民以种黄河大米和养鱼为生。而现在,这里已经成为省城第一个生态文明村。

  “从今年开始,我们村三分之一的家里用上了沼气。这沼气就是好,做饭不用柴,点灯不用电了。”65岁的王玉深大爷高兴地告诉记者。

  王大爷说的沼气,是今年9月份槐荫区在辖区农村推广“一池三改”的结果。槐荫区的“一池三改”就是新建沼气池,改造厕所、厨房和猪圈。让农民立即尝到甜头的是新建的沼气池,在试点阶段,槐荫区每个沼气池补偿800元,明里村每户补贴500元,这样每户村民建一个10立方米的沼气池,只需要自己花800元左右,就能用上沼气,做饭、烧水、照明,样样都可以。

  负责这项工作的槐荫区农发局岳景余主任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沼气池使用寿命大约20年左右,每年需要的额外投入是两次更换沼气池材料,大约需要200元,产生的沼气能满足一家四五口人一年中10个月做饭、烧水、照明的需要(室外气温降到摄氏0度以下后,沼气供不上来,无法使用)。这10个月,每户人家能省下10瓶煤气和600度电,算成钱至少能省1000元,这还不包括沼气池产生的20立方米的沼渣、沼液这些绿色有机肥料。

  “现在村民们看到左邻右舍都尝到了甜头,纷纷效仿。当初刚刚推广时,可不是这样的。”组织村民实施“一池三改”的下派干部闫允水站在村民李兆奎家的新沼气池前如此对记者说。由于历史原因,村民对沼气的认识程度不高,直到村干部们做出了榜样,给大家算出了明细账,村民们才行动起来。现在,已经有49户村民用上了自家的沼气。

  郭连美告诉记者:“沼气干净,不黑锅,火苗大,煮小米稀饭一刻钟就行了。用上沼气,家里也干净了。家里的剩饭、剩菜、冲厕水等,都可以进入沼气池。养猪户把猪粪倒进沼气池,又能省下每年换原料。”

  一着棋带活一盘棋,沼气池吃掉了影响村容村貌的生活垃圾,村民家里也变干净了。行走在明里村街头,记者很难见到生活垃圾,因为垃圾在这里已经成了沼气池的原料。

  本报记者左庆李克新通讯员黄素报道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