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11年公车改革备忘录:官员身份象征取消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7日14:41 法制早报

  著名社会学家郭兴华:官员豪车的盛行,实际上源于官员的攀比心理,也反映出官员想过“体面生活”的心理需求。

  □本版撰文 本报记者 李亮□专题策划 李亮 姚辉

  “车改”试点

  宣传部长 骑着摩托车跑工作

  北京市公务车改革的试点工作已经在海淀、房山、平谷等区县悄然兴起。平谷区夏各庄镇已经成功拍卖出6辆公车,踏出了“车改”的第一步;房山区琉璃河镇公务车改革工作已于近日顺利完成,分6个档次对干部发放车补。海淀区温泉镇也即将正式开始对公务员按级别发放交通补贴,处级干部每月补贴1300至1500元。

  为了切身感受这个试点镇的“车改”效应,记者来到了北京市地下水蕴藏最丰富,有“独立水系”之称的平谷区。

  坐着平谷区特产“蹦蹦儿” (即简易三轮燃油车),在新修的公路上,一路“蹦”着,别有一番风情。到达夏各庄镇政府时是上午10点,这是和镇宣传部长孙浩约好的时间。但是他的秘书员告诉记者,孙部长出去忙了,马上回来。在那个10来平米的办公室里,感到更多的是一种镇政府的朴素。

  这个身先试行北京市公务车改革的小镇,规模并不大,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虽然全镇只有10辆公车,但是从这里的些许变动中,也可以窥见整个“车改”的效应。正如镇领导所说,现在小镇车改后所有的数据都统计保留,留着给以后全国性大手笔做内参。

  不一会儿,孙部长来了,骑着他的摩托车风风火火,由于忘记戴头盔,在这寒冷的初冬,脸被吹得通红。

  孙部长说他整天忙,基本上闲不下来,除了负责政府的宣传工作外,他还包着两个村,另外还负责工会的事。每天忙得不可开交,骑着摩托车来回“窜腾儿”。

  今年47岁的孙部长快人快语,和记者寒暄几句后迅速切入正题。

  “不要说我们是试点,把公车卖了全是我们镇自愿的!”这是和孙部长聊天中,他强调最多的一句话。

  然后孙部长拿出一摞资料,全是关于这次夏各庄镇公车改革的有关材料。里面详细记载了“车改”在这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全部过程。从2005年11月1日起,夏各庄全镇推行公务用车改革。决定副处级以下取消公车。全镇共有10辆公车,有6辆在11月10日成功拍卖出去,仅保留四辆公务用车。

  “说实在的,我们镇穷啊!”孙部长不禁皱起了眉头,“每年公车消耗财政巨大,车改对我们来说,是最好的办法。这6辆车卖了没干别的,都还债去了!”

  另外,促使夏各庄镇决定车改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副处级干部多,镇政府60个在编人员,有9个副处级干部。配车不均匀,不易内部和谐。

  记者问起车改后,有没有干部心理不平衡的问题,孙部长嘿嘿地笑了起来,说:“对大多数干部来说是好事,但肯定也存在着心理不平衡的问题。所以车改后为了照顾官员们的情绪,头一个星期用面包车接送官员上下班。”过了一会儿孙部长又说:“对于那些有车的副处级干部来说,肯定会这样。”

  现在夏各庄镇里的干部纷纷琢磨着买车,见面打招呼仿佛就一句话:“什么时侯买车啊?”成为最近最热的话题。

  车改后,好多以前专车接送上下班的干部现在纷纷搭起了便车,下属有私车,让下属去接送便成了有些官员们另外的新招。也有少部分人打车上下班。

  曾经有辆公务用车的孙部长现在每天骑着摩托车跑工作,寒风凛凛,长期下来全身都有毛病。“我们负责宣传,每年都有发稿的任务。去年,大雪天,没车去采访,我们只好骑摩托车去,回来都冻坏了。”

  目前镇委书记有辆本田专用车,镇长专用车是帕萨特,还有两辆金杯面包车是给党委办和政府办用的。其他部门没有公务用车,发了车补,出门办事自己想办法。

  数字“公车”

  4∶1   在北京道路上行驶的车辆中,除出租车外,公车与私车的比例为4∶1

  5    私人轿车每万公里运行成本是8215.4元,而公务车则是50361元,高出5倍多。

  500亿  2004年,我国政府采购规模达2200亿元,其中汽车采购额高达500亿元。

  27%   “八五”期间,全国公车耗资720亿元,年递增27%,大大超过了GDP的增长速度。

  3000亿  截至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数字,我国约有350万辆公车,包括司勤人员在内耗用约3000亿元人民币。

  1/4    公务车使用中,公用占1/4、干部私用占1/4、干部亲戚朋友私用占1/4、司机私用占1/4。公车不“公”日益严重。

  “车改”模式

  三种模式

  1.拍卖+按月补贴模式:公车实行机关内公开拍卖,领导干部有优先购买权,并给予拍卖价20%的优惠。此外,全体干部发放交通补贴。2.购车补贴+养车补贴模式:购车补贴仅限于领导干部,补贴按领导干部的一个任期,以一辆车加上消耗,每年可补贴四五万元。而养车补贴则是全体干部都有的,每月按一定数额发放。3.成立车队+用车凭票模式:即公车统一管理,凭票用车。从目前看来,第一种模式被认为是相对较可行的办法,也为多数试点单位所接受。

  “公车”对比

  首尔只有4辆“官车”

  韩国首尔市人口1027.7万,拥有277.7万辆车。为改变“行车难”,市政府把“官车”数量一下子砍到只剩4辆。这4辆“官车”的分配情况是,市长一辆,三位副市长各一辆。4辆“官车”的任务是确保市级领导各种公务活动的交通所需及其上下班的接送。

  芬兰有5辆公务专车

  在“透明国际”公布的廉洁榜上排名第一的芬兰,全国只有5个人公务专车:总统、总理、外交部长、国防部长和内务部长。他们对付超标配车、公车私用的招数也无非是政府机关公布官员用车信息、媒体查询曝光、公民举报等“常规武器”,但由于制度执行到位,“5辆专车”一直未有膨胀的迹象。

  

宜宾却有“2400”辆公车

  四川宜宾,人口约500万,90%以上是农业人口,平均50人供养1个公职人员,现有公车2400辆,每年养车消耗上亿元。虽在积极推进公车改革但遇到的矛盾和阻力非常大。

  “车改”桎梏

  官员身份符号 “轿子文化”的延申

  在百姓眼里,官与车是紧密相连的。而且牌号越小,车肯定就越好,官也越大。哪有当官的不坐车的?这种想法渗透着国人几千年的“官本位”思想。

  追溯公车的历史,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都有公车的影子。秦朝的马车可以称做最早的公车,随后,改朝换代,沧桑千年,马车逐渐被轿子所取代。在唐朝时,一个官员出行往往八抬大轿随行,八个壮汉抬着一个装饰华丽的轿子,中国经久不衰的“轿子文化”源于此,这个文化影响了国人几千年,甚至现在有的官员也逃不出这种思想桎梏。

  改革开放后,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有了自己生产的小轿车,也有国外进口的小轿车,但是价钱不菲。不提开车坐车,在中国的偏远地区看到车都是件大事。能坐车是件很奢侈的事。在那个年代,人们看到的、想到的能坐车的只有两类人:官员和港商。开车的司机师傅也受人尊敬羡慕,毕竟这“开车”在当时也是技术活儿。

  随后是中国的经济增长期,大量进口轿车、合资车投入中国市场。现在最为普遍的桑塔纳被人们称为“县长车”。官员们坐车逐渐普遍,渐渐发展成专车。看到一个个下海经商人士开上了豪车,官员们的权力欲开始膨胀,“公车私用”现象严重,腐败现象严重。

  由来以久的“官车现象”使得官员们开始攀比,官车开始与级别身份挂钩。1999年 “两办” 出台了官员配备汽车标准的规定:部长级干部配备排气量3.0升(含3.0升)以下,价格45万元以内的轿车;副部长级干部使用排气量3.0升(含3.0升)以下,价格35万元以内的汽车;一般公务用车配备排气量2.0升(含2.0升)以下,价格25万元以内的轿车。在人民大学社会学家周孝正的眼里,这个规定并没起到多少实质作用,在官员攀比风气下,豪车、超标公车层出不穷。

  2005年9月21日,《经济半小时》曾经报道,黑龙江部分地区政府采购豪华越野车的事件。众所周知,小排气量是采购公车的首要条件。然而许多官员开着大排气量的越野车“办公”,说其是“用高射炮打蚊子”一点儿也不为过,其背后的铺张浪费是惊人的。在齐齐哈尔市2004年的车改中,共有9辆丰田越野车被拍卖,这也是官员追求体面的真实写照。

  著名社会学家郭兴华教授指出,官员豪车的盛行,实际上源于官员的攀比心理,也反映出官员想过体面生活的心理需求。“实际上,官场如商场,级别越高,就越说明你有能力高人一等,也就意味着你可以享受这种身份的待遇。而现在的情况是高官的工资太低,不能维持他们的“体面生活”。于是就有了‘赛豪车’的盛行。”

  车改治腐的同时剥夺了官员的“体面生活”,有官员向记者大吐苦水:“没车之后,我一方面攒钱自己买车,一方面到处蹭下属的车,以前‘呼之则来,挥之则去的专车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们单位公开拍卖公车,我竞购以前我坐的那辆本田没有成功,看着身边一个个搞企业的朋友坐豪车,心里真不是滋味!”

  周孝正这句话意味深长,“取消公车是向千年制度挑战!”

  “公车”事件

  改革建议起草人遭谩骂

  事件一

  公车车牌流行“变脸”

  只要装上一种电动变换号牌装置,在车内轻触按钮,转眼间,一辆惹人注目的官车号牌就变成寻常百姓或普通公车号牌。2005年7月,四川省在成都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参加者均是来自全省各个市、州的官员及各个省级部门的领导。记者在停车场中看到,在一排排仪态庄严的黑色官车中,一些悬挂着“川A、川F、川L、川B、川R、川T、川O”等号牌的车辆,就安装着这种“变脸”设备。一位开官车的司机师傅悄悄告诉记者,这些车只要一出大院,有的你就再也找不着了,“车牌一换,想官就官,想民就民”。

  事件二

  纪委书记涉嫌

  驾车致人死亡肇事逃逸

  2004年12月3日,由于湖南省韶山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刘亚辉涉嫌驾车致人死亡肇事逃逸,引起当地广泛关注。

  2004年11月27日晚6时45分左右,在韶山市市区韶山南路72号地段发生一起交通事故。韶山市人大代表、韶山乡石山村村委会主任唐运魁在道路右侧由东往西行走时,被一辆同向行驶的无牌照两轮摩托车撞倒,紧接着一辆牌号为湘C-90898的2000型黑色桑塔纳在其身上碾过。唐运魁因伤势太重抢救无效,于当晚8时零5分在韶山医院去世。据现场目击者说,摩托车和汽车肇事后,都先后离开了现场。

  事件三

  宁夏出现“公务车”标识

  2005年7月20日,一位政府工作人员在展示“公务车”标识。当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开始对全区7000余辆党政机关公车粘贴“公务车”标识,此举将有利于加强监督,能在一定程度上杜绝“车轮腐败”。

  事件四

  “公车改革建议”

  起草人被司机群骂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在甘肃省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上,民建甘肃省委向大会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快推行公务用车改革的建议》。甘肃省政协委员贾光明是该提案的起草者,他因此接到了不下20个电话,全是谩骂和指责:“你是在维护官僚的利益。车改了,当官的有了车贴,我们司机怎么办,去喝西北风?”更有司机扬言要砸他家玻璃。2月13日,贾光明的私家车车胎被人扎破。

  “车改”核心

  公车改革应透明化

  “公车改革聊胜于无啊!”社会学家郭兴华说,“如果说在已有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减少了政府开支,还是件不错的事情!”

  有专家指出,公车改革有四个优点:一、通过职务消费货币化,遏制官员腐败行为;二、减少政府的公务用车开支;三、规范公务用车范围;四、避免铺张浪费购车,减少污染。

  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院教授毛寿龙指出,虽然公车改革很难操作,也不是很合理,但是鉴于目前公车问题的严重性:一是公务用车费用高,财政负担沉重。调查显示,每年一辆公务车的运行成本(含司机工资、福利)至少在6万元以上;二是超编制超标准配备使用轿车问题屡禁不止,改革还是很必要的。

  但是车改也存在着两个缺点:一、只改厅级以下“跑腿儿的”干部,很难有公众信服力;二、公务用车货币化使官员两头得利。社会学家周孝正说,车改后,官员可能边拿车补,边享受着企业或下属的“车接车送”。

  “只改下级,不改上级,公信力何在?因为中国的国情是大家少有私车,只改革一部分很难服众。”毛寿龙说。“另外,我认为车补也很不合理,其中可能涉及到变相加薪的问题。真正改革的核心应该是公开化、透明化。政府采购什么车,花多少钱,干什么用都将之公之于众,这样才能有效解决公车问题。”

  “其实处于改革浪尖上的处级干部还是很高兴的,因为货币化就是一种变相的涨工资。反过来想的话,如果让官员都配上公车,每月却要扣1500元。我相信肯定没有人同意的。话说回来,公车改革并不能实际地解决问题。我认为最关键的应该是:大大方方涨工资。香港的公务员工资特别高,而内地一是官员太多,二是工资太低,所以要大幅度地裁官留僚(僚:办事员),在国外可没有这么多的副职。另外配合大幅度裁员,要大幅度提高工资,高薪养廉。”郭兴华说。

  日前,全国机关事务工作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元慎表示,目前已开始了公务用车改革的试点,基本思路是自下而上,改革到厅局级领导干部,厅局级及以下的干部将可能取消专用公务车。

  随后,是北京三次基层试点和国家审计署、国家宗教局等4个中央国家机关车改试点。此次车改大有燎原之势。

  据中纪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公车改革其实已经悄无声息运行了11年。早在1994年“两办”就出台文件:部级和省级干部才有权享有专车,作为职务消费货币化关键词的公车改革,曾经在全国两度掀起波澜,此次车改已是第三次。

  “车改”足迹

  公车改革的三次浪潮

  在上世纪80年代,官员腐败现象严重,当时流传:嘴巴上的腐败——公款吃喝、耳朵上的腐败——公款手机、屁股上的腐败——公车私用。对此,中纪委早就开始了综合改革,公车改革便是其中的一项。

  199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就联合颁发了《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明确规定:“部长级和省长级干部按一人一辆配备专车;现职副部长级和副省长级干部,保证工作用车和相对固定用车。”这个文件的背景来源于当时的车轮腐败,那时公车带来的危害已见端倪。当时文件中已经约束官员们的用车,部长级和省长级干部才能享有一人一辆专车的权利,何谈厅级及以下干部?

  1997年5月,中纪委、监察部部署在全国开展治理奢侈浪费工作。中纪委研究室负责人表示,公车改革的前身是职务消费货币化,其中包括住房货币化、招待费、差旅费等问题, 职务消费货币化的核心是要把官员的公务用品转化为福利、待遇,尽可能地避免滋生腐败。所以10多年来,纪检、监察部门相继开展了领导干部公款配置手机、超标乘坐小车、公款吃喝、公款出国旅游等20多项专项清理活动。该负责人还强调:“这10多年,公车改革一直在稳步推进。”

  在这个大背景下,车改才具有如此的历史厚重感。

  1997年,广东省首开我国公车改革试点。

  1998年9月,国家体改委制定了《中央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部分中央机关进行车改试点,同时,浙江、江苏、湖南、重庆等省市的部分地区,也启动车改试点。

  1998年,黑龙江大庆车改,在当时引起了全国轰动。

  然而,这次成功的车改却逐渐淡出了时代舞台,现在鲜有报道大庆现在的状况。于是记者拨通了隶属于大庆市纪检委的车改办的电话,车改办负责人称现在在车改问题上领导比较低调,拒绝新闻媒体的采访。究其原因,该负责人透露,大庆车改并不彻底,而且自车改后再没人统计过。对于车改后的成效和干部乘车问题,该负责人一直强调“不好说”。

  作为先行者,不管结果如何,大庆的这次尝试始终是给全国车改点起了星星之火。随之而起的各个省市的试点都堪称全国的第一代车改,给后起的第二代起了示范作用。

  2001年,江苏省从单个乡镇车改试点开始,扩展到300多个乡镇。此后,湖南资兴,浙江杭州、义乌,江苏江阴,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相继开展了公车改革,燃起了第二代车改的狼烟。

  2003年的重庆经开区车改、郑州车改;2004年的齐齐哈尔车改、威海车改,以上被称为第二代中的领军者。

  第二代车改无论从策划、安排,还是结果、成效都要比第一代更加成熟完善,然而却仍有许多地方值得推敲。经历了11年的公车改革,一直起起伏伏,雷声大,雨点小,到现在,第三次车改正在全国爆发。目前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湖北、黑龙江等20多个省(区、市)以及国家审计署、国家宗教局等4个中央国家机关进行了公车改革试点。科技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出版总署等15个中央和国家机关实施了班车改革。第三代车改的范围和势头远远超过了前两代,但是如何维持下去和保持良好的成效是改革者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车改”众生相

  审判长:开着奥拓上路

  幼儿园女教师:

  每天接孩子的豪车长龙

  记者的一个朋友是幼儿园教师,她所在的幼儿园内全是高干子弟。每天上学放学是最壮观的时侯,快到放学的时侯,各式各样的豪车早把幼儿园门口堵得水泄不通,本田雅格、帕萨特、奥迪A4、A6、桑塔纳2000等,场面甚为壮观。

  据她讲,孩子的父母一般都是部级干部,还有部队上的高级官员。其中有一些车是私家车,还有一些是公车,因为很多都是公车司机来接的。

  某政府干部:赶紧攒钱买车

  现在乘坐别克的某政府干部高部长,正在准备买车。

  “如果以后取消公车的话,我这个级别肯定受到影响。我今年47,坐车已经坐习惯了,办公要打车去,我这么大年纪,面子上也过不去啊!所以当务之急就是买辆车。”高部长已经盘算好了今后的计划。

  某法院审判长:开着我的奥拓上路

  张法官在北京市某区级法院,是处级干部,180cm的身高,200多斤的体重,每天驾着他心爱的奥拓上下班,多少有些滑稽。每次张法官挤进车、挤出车都是一个大工程。

  法院里有几辆公务用车,都是富康级别的。每次出去追被告,张法官都要向门口传达室的法警借钥匙。赶得好的话有司机开车,如果赶不好的话,只能拿着钥匙自己开车去。

  提到这次可能要刮起的“车改风暴”,张法官乐呵呵地说:“改了更好。本来就没专车,现在发车补,一个月又能多拿点钱,以后我就开着我的奥拓上路了。”

  民众:货币化是变相涨工资?

  记者在随机的采访中,发现很多人对“车改”不抱太大希望,认为改革并没解决根本问题。一部分人认为“车改”改了下级,没改上级,没有说服力;有些人认为实施货币化,有很大的弊端,很可能是变相涨工资,易造成官员既拿车补又开公车;还有些人持肯定态度,起码很大程度上可以制止公车浪费,节省很大开支。

  公车司机邢师傅:只要不下岗就成

  恐怕邢师傅的担心是很多司机在这次“车改”中共同关心的。

  “跑公车跑了十来年,一干别的有些不大适应啊!”邢师傅如是说,“只要不让我们喝西北风就成。”

  据《南方日报》报道,“车改”后的富余司机将有五条出路:一是本人具备条件的鼓励其报考公务员或转任其他岗位;二是成立社会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机关出租车队,安置一批司机;三是已到或接近退休年龄的可按政策办理退休或提前退休;四是愿意退职后自谋职业的按有关政策办理并提供帮助;五是对临时工、合同工按合约规定解除雇佣关系。

  网友酷评

  网友虾米:我是普通公务员,平时跟着领导出去有车坐,自己出去工作则需要自己打的,自己掏钱,所以给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公车早就该改了,哪怕改成发公交卡也行啊。

  网友一盆水:解决公车私用其实很简单:1、所有公车在显著位置像车牌一样写明“公务车”2、凡公车私者一律撤职,并开除公务员队伍,三年之内不得再录用。3、领导不能每个人一台车。4、对于主要的领导还是要配有专车的。

  网友雨天:我认为改不改都可以,咱们干部自身素质提高了,什么都可以解决了。

  网友小灿:有的单位必须有车,有的单位可有可无,更多的单位根本不需要车。

  发了那么多车补的部门和领导,应该向人民承诺,在处理事情到达不及时导致重大问题时,千万不能以没轿车为由。

  官员都在

  用什么车?

  正部级干部(正省级):排气量3.0升(含3.0升)以下,价格45万元以内的轿车 :奥迪A6、本田雅阁3.0、

别克君威3.0、别克GL8

  副部级干部(副省级):排气量3.0升(含3.0升)以下,价格35万元以内的汽车:奥迪A6、本田雅阁3.0、皇冠

  司级干部(厅级):排气量2.0升(含2.0升)以下,价格25万元以内的轿车:凯越、索纳塔、现代NF、雅阁、锐志

  处级干部(县级):

马自达、桑塔纳2000、捷达

  科级干部(乡级):桑塔纳、富康、夏利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