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河南文化遗产日见闻(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8日06:38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 |||||||||
首届河南文化遗产日见闻 首届河南文化遗产日见闻 在国内率先举办的“河南文化遗产日”活动,11月26日~27日在郑州、开封、洛阳、三门峡、商丘、安阳等6城市集中展开,67处博物院(馆)、历史文化遗址和历史文化景点同时敞开怀抱向游人免费开放。两天来,群众参与热情之高,参观人数之多,老百姓了解历史文化遗产知识的渴望,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瑰丽厚重的石窟艺术,精美多姿的珍贵文物,祖先留给河南人民的丰富厚重的文化遗产,让群众为之倾倒,为之骄傲。
开放景点 均创接待量历史新高 首届“河南文化遗产日”活动恰好是双休日。虽然已入冬,但天气也仿佛善解人意似的,阳光和煦,清风宜人。各地群众纷纷走出家门,与河南厚重的文化历史亲密接触。截至昨日下午5时,据不完全统计,仅郑州、洛阳、安阳3市的各个博物院(馆)、历史文化遗址和历史文化景点就迎接游人300万人次,大部分景点均创下了接待游客量的历史新高。 在郑州市,河南博物院成为市民的首选。11月26日、27日,早晨5时,免费发票处就排起长龙,其中不少是全家老少一起出动的。两天来,河南博物院一共接待游客量达到了2.2万多人次,尤其是27日当天,接待游客1.3万人次,创下了开馆以来的最大接待量。 同样的情形还出现在开封龙亭公园、大相国寺,洛阳龙门石窟、关林,安阳殷墟博物苑,郑州的嵩阳书院等文化遗产景点。每天数十万的游客让景区的管理人员都吃了一惊。巩义市的康百万庄园面对蜂拥而至的游人,不得不在活动中不停增派警力,本来每天限量1000人的景区竟接待了1万多游客。郑州市的二七纪念塔博物馆两天来了2.8万人次,工作人员感叹地说:“20多年了,也没见过这样壮观的局面。” 厚重历史让人心醉 我省是全国各类文化遗存最多的省份之一,祖先留下的珍贵历史遗迹不胜枚举。“遗产日”里,面对这些文化遗产,许多人被震撼了。 在洛阳龙门石窟景区,许多群众面对宏伟的卢舍那大佛,纷纷发出了惊叹声。在河南博物院,面对着雕工复杂、纹饰精美的楚国青铜器,几位大学生睁大了眼睛,久久不愿离去。当他们得知,像这样的铸造技艺已经失传,再也无法复制时,无不为祖先的勤劳智慧而骄傲。 厚重历史让中原人心醉,让中原人骄傲。这正是此次举办“河南文化遗产日”的初衷。正如省委副书记王全书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举办这样的活动,就是为了把古老的河南、年轻的河南、厚重的河南、生机勃勃的河南展示给河南人民、展示给全国人民、展示给世界游客,从而把河南推向全国,让河南走向世界。 “河南文化遗产日”活动已经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关注,他们将总结我省举办“文化遗产日”活动的经验,把“文化遗产日”活动在全国推广。 汹涌人潮考验景点接待能力 首届“河南文化遗产日”活动在为数百万群众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文化课外,也考验了各文博物景点的接待能力和应急能力。 为了能让群众进得来、看得好、出得去,各景点早就做好了应急预案,制定了详细的安全保卫措施,基本做到了人员和文物安全。河南博物院除了全体工作人员全部到岗外,还招募了100余位志愿者不停地疏导人流。洛阳龙门石窟、关林,开封龙亭等风景区的地方政府均调集了足够的警力,有条件的景区都设计了单行线,使群众不走回头路。不足的是,各景点对游客流量还是缺少正确的估算,部分景点一下子拥进一二十万人,导致通往景点的公路也出现了长时间的拥堵现象。虽然不少景点都增加了流动卫生间,但上厕所的人还是排起了长队。一些景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有了今年的经验,明年的“遗产日”活动会办得更好。 历史文物:除了爱,还要呵护 数百万群众参与“河南文化遗产日”活动,充分说明了人们对家乡的热爱,对河南的热爱。但是,仅有爱是不够的。 在采访中,记者多次发现了不和谐音符。在郑州市博物馆内,有群众在被精湛的雕刻艺术折服之余,忍不住伸手去抚摸文物;在龙门石窟,许多群众不顾工作人员的劝阻,踩踏植被、草坪;在河南博物院,一拨拨观众走后,展台的玻璃柜上布满了手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按规定是不允许摸展柜的,而且玻璃柜承重有限,趴伏过久会造成结构变形,引发事故。他们呼吁:在欣赏我们灿烂的古文化遗产时,请多为文物想一想,多给文物一些呵护。②7 □本报记者陈茁 上图:首届“河南文化遗产日”开幕式在洛阳龙门石窟景区举行。人们纷纷举起相机记录这一重要时刻。⑧3本报记者陈更生摄 下图:河南博物院里观众正在观看古乐演出。⑧3本报记者王铮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