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华慈善奖为何四川遇冷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8日07:06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四川无一名企业家入选“中华慈善奖”,专家解读四川慈善事业困境

  对话嘉宾:

  四川省慈善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秀华成都红旗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曹世如四川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胡光伟

  核心提示

  中国慈善家最高奖项———首届“中华慈善奖”11月21日揭晓,四川竟无一名企业家上榜,仅有广元的一家民营企业获得集体奖;

  2004年全省新开业的省一级企业有2860家,但去年省慈善总会接受的捐款不到30万,捐赠企业不足10家;

  省慈善总会、省工商联、省民政厅、省国资委联合发起“扶贫济困送温暖”的捐助活动已近1月,尽管省地税局专门出台政策实行所得税税前全额扣除,但截至昨日仅收到一笔来自市民的500元捐款;

  尽管主办方将四川慈善“双十佳”评选报名延至本月底,但目前全省仅有25家企业和15名企业家前来报名;

  四川慈善事业缘何遭遇如此尴尬与冷遇?其发展究竟有何困惑与瓶颈?

  尴尬

  扶贫捐助一月仅收500元

  时政会

客厅:四川近几年慈善事业发展现状怎样?每年有哪些企业向慈善捐款?

  杨秀华:省慈善总会成立10年来,通过各种渠道多方筹集善款,累计接收慈善捐款6500多万元,捐赠物资折合2300多万元,但仍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省内企业、企业家的慈善捐款很少,2004年全省新开业的省一级企业有2860家,但去年省慈善总会接受的捐款不到30万,捐赠企业不足10家。

  为配合下月召开的四川省慈善大会,省慈善总会、省工商联、省民政厅、省国资委联合开展“扶贫济困送温暖”捐助活动,尽管省地税局专门出台政策实行所得税税前全额扣除,但近一个月以来,除了少许企业打来电话有捐款意愿,目前仅收到一笔来自市民的500元捐款。前来报名参评四川慈善“双十佳”的也寥寥无几,全省仅有25家企业和15名企业家前来报名。

  胡光伟:慈善捐款遭到冷遇,这不仅仅是四川,在其他省份也是一个非常尴尬的现实。目前全国现有慈善公益组织约100个,每年募集到的款物约50亿元,仅相当于全国当年GDP的0.05%,而美国同类数字为2.17%。同时,企业捐赠整体积极性也不高,据最近一项调查表明,国内工商注册登记的企业有90%从没参与过捐赠。

  原因

  企业家怕树大招风

  时政会客厅:心理学家分析,一些企业家并不是缺乏爱心而不愿捐款,而是害怕“树大招风”,你们怎么看?

  胡光伟:很多企业家的确有这样的心理和顾虑。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多企业家不愿意上什么“慈善排行榜”、评什么“慈善之星”,认为一出名就会“显富”。俗话说“树大招风”,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很多企业家有这方面的顾虑也是正常的。这就需要有关部门、新闻媒体进行正确引导。而要强调的是,任何捐赠都是自愿行为,不能动用任何行政手段,同时包括舆论压力。最理想的是像国外的慈善事业一样,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和爱心氛围,让企业家把慈善捐赠慢慢变成一种习惯!

  曹世如:我对此深有感触。红旗连锁这几年在发展的同时不忘回报社会,捐款修建了10来所“希望小学”,爱心捐款累计达800多万元。这些钱都是公司员工辛辛苦苦挣来的,但现在我说到爱心捐献、慈善捐款都有些害怕了,仿佛一说到捐款,有人就认为是不是又该红旗连锁出面了。我认为,一个企业不管捐献大小,有多少力就出多大力,这是一个社会风气问题!

  建议一

  配套政策鼓励捐赠

  时政会客厅:川内一个曾登上

福布斯慈善榜的企业家诉苦说,我捐献100万元,但必须还要缴纳33万元的所得税税款,弄得我想捐都不敢捐了。从慈善捐款的配套政策和激励机制上,你们怎么看待?

  杨秀华:长期以来,由政府包办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慈善事业无法变成真正的社会公益活动,也就无法吸引更多富人的财富流向公益事业。再者,目前我国慈善组织仍过分依附政府,一些慈善组织对慈善资源的动员力量非常弱小,受到政府及其主管部门直接干预较多。近年来慈善组织虽然增加了不少,但大多数挂靠政府业务主管部门,依附于政府机关运作。

  胡光伟:在税收方面,国外对慈善捐款一律免税,但我国目前坚持实行的是“特事特批”原则。据了解,目前

国家税务总局仅批准6家慈善公益组织享受捐赠所得税税前全额扣除的优惠待遇。按现行规定,企业捐赠款物的金额如果超过企业当年税前利润的3%,超额部分仍需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捐赠越多,纳税就越多,这自然抑制企业捐赠的积极性!从这次省地税局出台的政策来看,也只是单单针对四川慈善大会期间的捐款,缺乏一系列长期稳定、可持续性的配套政策和激励机制来促使慈善事业发展。

  建议二

  善款用途更透明

  时政会客厅:有些企业家觉得慈善组织运作和管理不透明、不公开,而不愿意捐款,你们怎么看待这些问题?

  胡光伟:这也是企业或企业家最担心的。善款用到哪里去了?善款到底善用没有?这需要有关部门加大透明度和公开度。如今,有的企业正由于这种担忧,更乐意选择“点对点”、“一对一”的捐赠方式,而不愿意通过慈善组织进行捐赠。但这种捐赠方式面太窄,帮扶了一个,其他的呢?即使这样,很多企业家却认为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曹世如:从媒体上常能看到有人竟把善款拿去修大厦、挪用甚至贪污等消息,这让企业家不得不去担心。

  杨秀华:慈善事业的监督、管理的确尚欠规范,问题较多,还需要主管部门加大监管力度。部分基金会对资金的筹集、捐赠项目和资金的投向未能如实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捐赠资金在管理、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资金的安全性还存在隐患。比如有的部门把社会自愿救助捐赠活动转为变相摊派,挪用甚至侵占捐赠款,甚至出现借捐赠名义行骗、促销等违法行为。尽管慈善事业的发展并不顺利,但目前税务、民政、财政等部门正在积极协商制订捐款所得税扣除等配套政策,鼓励慈善捐款,加强善款监督。

  记者杜成实习生王伟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