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崇明“生态岛”建设不受传统GDP考核束缚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8日09:21 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11月28日电(记者李荣)作为世界最大河口冲积岛群,位于长江口的崇明三岛已正式推出“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总体规划。崇明县副县长胡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上海市政府已明确表示,崇明“生态岛”建设不受传统GDP考核的束缚。崇明要成为人居、产业和环境相协调的“生态型社会”的一个样板。

  每一个从上海市区乘渡轮登上崇明岛的人,都会深吸一口气,赞叹“这里的空气真好
”。但长期以来崇明是上海发展最慢的地区。岛上居民不无怨言:“好空气又不能当饭吃”。此次崇明推出“生态岛”建设规划,有关人士在解读时说,今后崇明的发展,就是要让“好空气能够当饭吃”,在环境友好中建立循环式的经济和消费模式。

  崇明的发展,在上海以至长三角滚滚而行的“高速经济列车”之下,的确显得是一个“变奏”。总面积为1411平方公里的崇明三岛是上海最后一块“净土”,也是进一步发挥浦东优势、启动长三角苏北及杭州湾地区发展的关键“枢纽”。在长三角原有发展模式略显“疲态”之后,下一步的模式如何选择,崇明生态社会之路可资借鉴。

  “保护”、“预留”、“储备”是崇明生态岛建设的三大关键词。三岛土地面积中的55%被划定为永久保护区,禁止开发建设,其中包括东滩国际湿地保护区、候鸟保护区、中华鲟保护区、永久粮田和环岛保护林带。三岛面积中的10%至15%被划为战略储备区,为未来重大项目的发展预留出足够的空间。崇明县政府人士说,处理好“上一代与下一代的关系”是理性发展的要义,“绝不能把子孙的事情也做完了”。

  抓住机遇不等于急功近利,抓住眼前的“小利”往往带来的是长远的失利。在崇明岛上采访,能够深切地体会到岛上居民和干部渴求发展的热望,但从乡村到县里,听到频率较高的一句话是:“崇明的发展急不得,只有看准了,想明白了,才能上”。连接上海市区、江苏和崇明的长江桥隧工程正式开工,杭州湾大桥的建设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长三角酝酿新一轮的发展,崇明首先想到的不是“盲目地乘势而上”,而是“唯恐开发搞乱”的担忧。机遇越是近在眼前,“下手越是要谨慎”。崇明加快了总体规划的编制进程。胡俊说:有了规划,才能定下心来稳妥地发展。目前崇明经营性土地出让的“闸门”调节有序,没有出现盲目批地的现象。

  生态不是“点缀”,也不是与百姓生活无关的“奢侈品”,而应是一种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应该渗透到社会的“肌理”之中。规划专家对记者说,生态包括3个层次:一是自然生态,崇明岛上的河口冲积特征及湿地等资源,都具有全球意义,“非保护不可”;二是技术生态,目前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已远非“说笑”,寻找替代能源和清洁能源已是一个严肃课题,崇明岛将计划建设风力和太阳能发电系统,尝试将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从实验室移至一个区域社会之中;三是经济和社会生态,也就是生态系统与经济社会的运作系统“合二为一”,根据生态循环的理念,不存在“天生污染”的产业,生态建设与富民目标也不是一对“天然的矛盾”,崇明岛上的前卫村不仅建立了“种植、养殖、沼气使用”三结合的物质循环利用的生态农业模式,而且还依托周边洁净的环境及国内最大的平原森林资源,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岛域生活方式,并面向都市人推出“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生态旅游项目,深受欢迎,村里户均一年由此可增收1.2万元。

  崇明“生态岛”建设给密不透风的长三角发展空间送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诸如制造业与服务业如何匹配发展、产业开发与公共服务品投入如何比例协调、把握开发节奏等中国社会面临的许多共性问题,在崇明岛上都以一种前瞻性的生态眼光在认真加以思考。

  胡俊副县长对记者说,“贪大求全”不应该成为崇明的风格。岛上一大半面积被划作保护和预留土地,有些人就认为崇明开发其实是“不开发”。可是只要仔细想想,即使剩下的可供开发的土地,也已经相当于上海中心城区中的14个静安区,要开发成功很不容易。目前产业规划已确立,主要发展旅游度假和户外运动产业、生态农业、现代办公服务业和清洁型工业。上海的造船基地已移至长兴岛,将发展清洁型海洋装备产业。大型主题乐园、国际组织及跨国公司总部的引入,也在设想之中。水系调整、排污网络建设、造林、公路建设等公共品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轨道交通、码头的预留空间十分充足。据估计,等崇明交通网络初具规模后,从浦东最快30分钟可达岛内。

  上海市市长韩正对崇明县的领导说,对崇明“不考核GDP”。在崇明县“十一五”发展主要指标中,只有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环保投入比重、地表水环境质量、森林覆盖率、新增就业岗位、教育投入、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等项目才是约束性指标。“和谐崇明”的方向已趋于清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