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中国俄语教育的见证人——访黑龙江大学李锡胤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8日09:24 黑龙江日报

  “《黑龙江日报》是我每天必读的报纸,黑龙江省培养了我,我时刻关注她的发展进步。”先生满怀深情地道出了他与黑龙江的特殊情感:“抗日战争爆发时,我还是个少年,就会唱《松花江上》这首歌。来哈尔滨上学的第二天早上,便和同学结伴去看松花江了。”他用“江容寂寞”来形容当时的松花江,可是先生坚信:“松花江像祖国金瓯上的一条裂纹,今天刚刚修复,明天将是金碧辉煌。”

  50多年来,置身俄语天地,先生见证了新中国俄语教育的历史,目睹了俄语在中国“热”与“冷”的全过程。然而,无论外界如何变化,先生依然潜心俄语辞书的编纂工作。辞书的编纂是门苦差事,费时、费力,短时间看不出成绩。先生凭借着自己的执著与通晓英、俄、法语,谙熟社会学、人类学、诗词学的深厚根底,在辞书编纂与研究上数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和老师、同事们一起在极其简陋的环境下,将每一个词、每一个字,一笔一笔地抄写在卡片上。一部《大俄汉词典》,编写用了5年时间,排印用了5年时间。而被誉为“具有创世纪意义的词典”(俄罗斯科学院院士瓦·宋采夫语)的《俄汉详解大词典》更是历经沧桑磨难,编纂人也由青春少年变成了花甲老人,终于成就了今日的4卷、2300万字、246000词条的《俄汉详解大词典》。留给后人的,不仅是几部知识文献,更是那种孜孜以求,百折不挠的精神。

  令先生欣慰的是,《大俄汉词典》出版发行时,前苏联5种杂志做了报道介绍;《俄汉详解大词典》被作为国家礼物送给了原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目前,这两种词典已成为每一个学俄语的人案头必备的工具书。南方一些省市还来洽谈,要做电子版的。北京也传来消息,《俄汉详解大词典》,市场售价已达1000多元一套。

  位卑未敢忘忧国。先生时刻想到的是以自己所学为国家、为社会做点什么。鉴于地理位置和历史传统的因素,七届全国人代会上,作为代表,先生曾上书,希望国家开展俄语基地建设工作,将黑龙江作为基地之一。还曾写信给国家领导人,建议中俄两国高校应开展联合办学。国家教育部经过充分调查研究,早已采纳了他的建议。目前,黑龙江大学的俄语语言文学学科是全国俄语研究领域惟一一个国家重点学科;国内高校与国外高校合作办学,已成为高校办学的一种新模式,被广泛推开。针对目前国内俄语人才短缺的现状,先生认为:高校应探索对学生进行强化学习培养的方式,将学生集中在一个区域内,只允许讲俄语。还要根据市场的变化需求,制定培养方案,培养不同层次的俄语人才。

  先生知识渊博,治学严谨,可谓国家俄语教学、研究、辞书编纂方面泰斗级人物。可是采访中,先生总是念念不忘上学时和工作中所遇各位恩师对他的帮助和影响,特别是对引领他走入俄语天地的赵洵老师,更是赞叹不已。对他的同龄人和学生取得的成绩也是连连称道。“他们做的都很好,媒体应该多宣传他们。”采访结束时,先生说:“下午还要去听一个俄罗斯专家的讲座,人老了,如果不学习,就不能与时俱进。”

  先生这种淡泊名利、为人谦逊的品格,以及对事业不断追求的精神,让我们感动,也让我们汗颜。由衷地祝福他:健康长寿,为教育事业培养更多的人才!

  

新中国俄语教育的见证人——访黑龙江大学李锡胤

  本报记者 蒋国红 摄

  李锡胤1926年出生在浙江绍兴。青年时代,曾在上海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台湾省立师范学院学习英语。1948年,又考入北平燕京大学学习社会学。1950年,因国家急需俄语人才,转学到哈尔滨外国语专门学校(黑龙江大学前身),从此,开始了他的俄语学习、研究、教学生涯。半个世纪以来,他先后参与编纂了《俄汉详解大词典》、《苏联百科全书》、《大俄汉词典》等重要辞书。1987年任黑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1995年获俄罗斯普希金奖章,为第七、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是蜚声国内的辞书学家,语言学家。

  (黑龙江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