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籍政策面临改革 城市户口价值几何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8日15:03 经济参考报 | |||||||||
如果将户口价值计算出一个确切的金钱数额是没有换算公式可以套用的,但如果衡量它具有多大的价值似乎并不难。 1992年8月初,在家苦等了快一个月的周明终于接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伴随而来的是全家人的狂喜,全村人的兴奋。就凭着这一张录取通知书,村里的人有主动给他家送礼的,也有上门提亲的。开学报到时,差不多全村人都来为他送行,快60岁了的老村长拉着他的手
对于当时的周明和他的乡亲们来说,城里人和农村人最显著的差别在于粮食。他们清楚知道,农民是种粮食的,收入低,城里人不但收入高,大都在工厂工作,还能享受商品粮的分配和各种日用品补贴。 当然,还有很多差别,比如工厂招工只要城里人、城里人每家花很少的钱就可以租住政府的房子、城里的学校只招城里孩子,农村孩子需要另外交一笔费用、农村人永远被城里人看不起……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广大农村人获得通向城市生活“最保险的许可证”只有一个,就是一纸大学录取通知书,这成为亿万农民家庭鼓励支持儿女上学的最佳动力。事实上,当时已经出现了购买城市户口的风潮,虽然对于大部分经济困难的农村家庭来说,这仍然不切实际,但是仍有不少农民家庭都咬牙拿出几百或几千元不等,为自己或者子女购买户口。 但对户口感兴趣的绝不仅仅是农民,富人似乎也乐此不疲。早在几年前,上海就实行了买房送户口的政策,环线内30万元、环线外10万元就可以得到一个上海户口;而在北京,除了在郊区买房,还得额外投资50万元。 为什么大家都愿意支付重金而获得一个户口呢?有人一语道出了其中的秘密,就业、教育以及社会保障等利益是附着在户口身上的,而这也是大家看重城市户口的重要原因。 2005年11月3日,人事部宣布,2006年中国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员招考首次放开户籍限制。这一解禁的直接影响是报名创下历史纪录,50多万考生竞争1万多个职位,比例为48.6:1。而公务员考试此前受到热烈追捧的一个重要因素,恰恰是考上公务员意味着有了大城市户口。 同时,社会保障也是附在户口身上的一大利益,最明显的就是只有城里人才能享受得到的低保。此外,在住房方面,经济适用房也是本地居民的“专利”,低利息的公积金购房也基本只属于当地城市居民。 那么,是不是打破了户口限制,所有加入城市户口的人都能享受到相关的待遇和利益呢?从一些地方的实际试点情况来看,好像并非如此。 有消息报道,石家庄市于2001年8月全面启动的户籍制度改革开启了随后两三年的地方户改热潮。在石家庄户改1年后,接纳外来人口10万,又过1年接纳4万,到第3年则不足2万。外来人口降低的一个原因是,2003年8月,河北省规定以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作为落户条件。这一条件相对于石家庄市原先的规定要严格得多,买不起房的外来人口便无法落户。 正由于欠缺相应地配套改革,郑州、济南等地也都曾有过户改受阻的报道,因为一方面城市公共资源无法承载过多的人口,另一方面,新进城的人仍有很多相关利益享受不到。 为此,户籍方面的专家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深化改革的关键,在于加快改革以剥离附着在户口背后的各种利益,把劳动、人事、工资、物价、教育、卫生、社会福利等诸多制度与户口脱钩。由此看来,看似越来越近的户籍制度改革,仍要跨越几道障碍。(本报记者:方烨 李佳鹏 实习生:王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