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千里汉江建900座电站 超越极限潜伏生态危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8日15:34 经济参考报

  近年来,随着电力资源的持续短缺,我国小水电建设空前高涨。然而在如火如荼的开发背后,由小水电建设引发的流域无序开发、河道脱减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记者近期调查发现,仅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流域,目前已建和在建的小水电就不下900座,远远超过流域生态环境承载极限。环保和水利专家认为:我国目前亟需对小水电项目所在流域制订整体开发规划,同时依法实施规划环评,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全面分析小水电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为子孙后代留下生态健康的流域资源。

  滥建小水电

南水北调水源地生态受威胁

  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水资源十分丰富。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丹江口水库的水主要来自于汉江上游河段,河流总长约925公里,集水面积9.52万平方公里。

  近年来,随着新一轮电力投资热潮升温,汉江干流上的水电站迅速增加:陕西利用境内709公里的汉江干流,成立了陕西汉江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规划建设黄金峡等7个梯级电站,总装机224万千瓦。陕南地区的安康、汉中也在汉江及其支流上建成大、小水电站近900座。

  丹江口库区所在的湖北省十堰市,水电资源分布在堵河等13个小流域的2000多条支流上,而堵河是汉江最大的支流。十堰市作为湖北省水电资源开发的重点区域,从2002年开始,先后在香港、深圳、北京、上海举办了10多次大型招商活动,提出了开发水电资源“谁投资、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和“不求所有、只求所在;不求所利、只求有税”等口号。2003年,12家民营企业在十堰市汉江及堵河流域建设电站23处,总装机122.5万千瓦,总投资88.9亿元。2004年4月,十堰市将汉江及堵河流域装机4000千瓦以上的29座待建电站全部民营化,并与15家民营企业签订水电开发协议或合同16份,总投资达113.7亿元。该市下属房县、竹山、竹溪、郧西等小水电更是遍地开花,层层拦蓄干支流河水。

  长江委水资源保护局原局长翁立达等专家对这一状况忧心忡忡:目前汉江上游在建、规划的水电项目普遍缺乏流域综合规划,基本上是全流域超负荷梯级开发。无节制修建水库蓄水极易引发汉江两岸的山体滑坡,对本来就稀疏的地表植被造成破坏,同时引发水质、泥沙和地质灾害等问题,甚至会损害丹江口水库的使用寿命,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造成影响。

  据了解,由于未考虑生态因素,汉江水电开发过去就已经有过深刻教训:上世纪70年代初兴建的陕西石泉电站,由于破坏了周围环境,造成水土流失入库,而兴建时却没有考虑冲沙设施。目前,这座总库容3.9亿立方米的电站已被淤塞近亿立方米;1979年完工的石门水库运行仅20多年,水库1亿立方米的库容已被淤积了3800多万立方米。经有关部门2002年底实测调查,陕西汉中的33座大小水库,共淤塞4160万立方米,占2.7亿立方米有效库容的18%。2003年8-9月间,汉江中上游普降暴雨,陕南、鄂西北等地汉江干、支流水库,先是惜水发电,超容蓄水。后见来水汹猛,便先后加大泄洪。致使水逼安康、十堰,汉江沿岸大量公路、民居被毁,直接损失过亿元。

  小水电无规划开发 潜伏生态危机

  国家环保总局及长江水利委员会专家认为,小水电作为我国水能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了贫困山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很好的经济、社会效益。通过“以电代柴”,我国农村每年可减少森林砍伐约200万亩,节约木材约900万立方米。但小水电项目若在没有制订流域规划的前提下蜂拥上马,将直接引发众多环境问题:

  河道脱减水。小水电大多为引水式开发,一些小水电站在规划建设中,未考虑下泄生态流量,缺乏相应的泄水建筑和调度方案,导致坝下河槽裸露,河床干涸,山区河流水生生态系统受到毁灭性破坏。四川省石棉县小水河,全长34公里的河道两岸,已建和在建的水电站达17座之多,平均两公里一座。这些小水电站基本都是引水式发电,水被大量引走后,地表水基本断流,河床大面积干涸,部分河段相连的山体开始出现滑坡。岷江右岸一级支流杂古脑河,已建和在建的5个电站中,除一个电站是混合式开发外,其它梯级电站都是引水式开发。大量引水后,这条河目前已有60公里长的河道成为时段性脱减水河段。在西部一些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脆弱地区,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水资源,加剧了区域水资源失衡,导致河道断流、河口湖口萎缩、草场退化、沙漠化加剧,引发河道沿岸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用水矛盾。

  植被遭破坏、水土流失加剧。由于小水电大多建设在边远山区,山坡路陡交通不便,工程施工、道路修建以及工程弃渣等活动,常常引起地表植被的破坏和侵蚀,并引发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移民安置的环境影响。由于小水电工程占地和水库淹没面积较小,移民人数少,使得移民问题往往得不到重视。很多小水电建设根本没有编制移民生活和生产安置规划,仅采取简单后靠、一次性经济补偿的方式安置,不仅频繁引发新的生态破坏问题,而且容易侵犯农民利益,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

  改变流域河道生态系统。一些小水电项目修建永久性拦河大坝阻隔河道,在大坝上下游形成不同的水生生态系统,阻断洄游性水生动物通道,淹没产卵场。但却没有同时修建过鱼设施等补救工程,使水生珍稀濒危物种及土著特有物种快速消亡。还有一些小水电修建有调蓄能力较大的水库,水温分层现象明显,对库区周围及下游生态,特别是鱼类繁殖和农作物生长产生长期不利影响。

  三大问题困扰小水电开发管理

  据水利部统计,我国西部12个省区市小水电技术可开发量0.8715亿千瓦,占全国小水电资源的68%,而四川、西藏、云南、青海、新疆、贵州6省区,又占整个西部地区小水电资源的85%。由于全国各地区水力资源分布和

能源、电力需求不平衡,各地开发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东部地区开发程度达到58.1%;中部地区开发程度32.8%;而西部地区只有13.9%。目前,我国水电开发的热点正逐步从东部向中、西部扩展,环境条件相对敏感的中西部地区即将成为我国下一轮小水电开发的重点区域。

  专家认为,小水电开发频繁引发环境问题暴露出我国在小水电开发管理中的三大问题:

  规划滞后、环评缺失。目前国内各地上马小水电项目时编制流域开发规划的寥寥无几,即使制订了规划往往也没有统筹考虑发电、生态保护等众多目标,造成对小流域的过度无序开发,超过流域生态环境承载极限。

  开发权混乱,项目审批不严。由于国家没有明确各级政府对小水电开发的管理权限,客观造成各地小水电开发权管理混乱。在政府机构职能配置中,水利部门和发改委的管理交叉,造成了小水电行业管理职能不明确,多头审批。

  监管缺位,违法普遍。水电建设普遍存在“边建边报”、“未批先建”的违法现象,很多在《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后编制的水电规划都没有依法进行环评。湖北省十堰市目前在建小水电有55座,其中21座未进行环评。根据水利部最近的清查,近年来全国不按程序报批,无立项、无设计、无验收、无管理的“四无”水电站已经达到3000多座。这些电站设计不规范、施工质量低劣,成为重大

安全事故隐患。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国水电发展受到的制约不同,先后经历了技术制约、投资制约、市场制约和生态制约四个发展阶段。在近期国家“十一五”规划建议中,关于水电开发的提法,已经从“积极发展水电”调整为“在保护生态基础上有序开发水电”。这标志着国家已经开始重视水电开发的生态、适度问题。国家环保总局及水利部门专家建议认为,面对中西部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在下一阶段小水电开发具体操作中,必须强调把环境生态目标纳入总体目标,让规划环评提前介入,从而实现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本报记者:郭嘉轩 储国强 傅丕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