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车上补漏人家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9日10:48 温州都市报

  

车上补漏人家

  屋顶漏水叫人懊恼不已

  “大江南北行,防水数暗楼。”暗楼是安徽省阜阳市的一个小镇。近年来,我市各地冒出不少打着这样招牌的农用货车。一个铁锅,一堆防水材料,放在车上,成了他们的标
志。他们千里迢迢、风餐露宿,专修楼房漏水。

  王师傅就是这流动大军中的一位,凭一手绝活赚点辛苦钱,二十年如一日。尽管自嘲生活如乞讨,但他说这钱赚得心安理得,虽劳累但活得踏实。

  靠补漏吃饭要有真本事

  每当夜幕降临,平阳县昆阳镇一条靠河的公路边就会聚集七八辆安徽牌照的农用货车。忙碌了一天之后,王师傅和他的同行们都会在这里吃晚饭,然后用家乡话闲聊修补中的一些趣事。晚饭后,他们就早早地把帐篷一盖,在车上安然入梦。养精蓄锐后,待次日凌晨再整装出发。

  一张黑黝黝的脸庞,40来岁的王师傅有着与年龄很不相称的沧桑感,与年轻的妻子和年幼的女儿站在一起更显得老成。一辆农用车载着他们的全部家当,也载着一路的风尘和希望。他们从皖北千里迢迢辗转在平阳、苍南和瑞安一带,专为市民修补房屋漏水。

  王师傅干这一行已有20来年时间,据他介绍,像这样的农用车流动在全国各地估计有5000多辆,温州至少也有300辆左右。他所属的这个“车队”共有30来辆农用车,挂靠在皖北一家新型防水材料总厂。队里面也划分生意范围,如老王分到的就是瑞安、苍南和平阳,他们各自遵守“行规”,除了这几个地方,他是不会到别的地方接生意的。他们干的活看似很简单,只要将一种防水材料厂生产的“PVC”防水材料加热后,即可对房屋的漏水处进行修补,主要以耗费的材料收取一定的费用。

  “补漏光靠材料是不行的,没有三五个月的技术培训还真过不了关。有一回,人家买了我们一些材料自己加热补漏,结果由于火候掌握不准,材料在加热时着火了,最后还是请我们去修补。”王师傅笑笑,“我们用的是总厂防水材料,而且都经过严格的技术培训,说白了,我们就是一群靠漏洞吃饭的人,没有一点真本事怎么混得下去?”

   补漏关键要找准漏洞

  “刚装修好的房子却出现漏水,你说心里会是什么滋味?”这样的情形,王师傅见过很多。虽然靠补漏吃饭,但每次看到主人一筹莫展的样子,心里多少也替他着急,所以做起事情来特别小心翼翼。

  前不久,平阳县鳌江镇吉祥路有一位住户,刚花了6万多块钱装修好房子,结果屋顶出现漏水。接到电话后,王师傅车子一到,住户就心急火燎地要他马上开工,“师傅,你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吗?”一套装修精致的新房竟然被渗漏折腾得惨不忍睹:卧室的天花板上渗漏的斑斑痕迹构成了两幅刺眼的“地图”,客厅两侧刚粉刷的墙面不但起泡,有的地方甚至还滋长了青苔。

  该房子处在顶层,老王爬上去仔细一查看,很快就找到了漏水的原因:原来是房子建造时砂石中混杂进了泥土,雨天一泡,泥被冲走了,屋顶就出现了渗水。“没关系,这是小问题。”老王安慰他,谁知住户一听却急了,“哎呀!这怎么会是小问题呢,每次外面下大雨,我家里就下小雨,我都请人补过一次了,原来打算补好就重新进行装修的,谁知一下雨还是漏!”

  老王熟练地拿起工具小心地挖开漏水的地方,然后将防水材料加热后进行均匀铺设。补好之后,他按所耗的材料算好费用,但住户仍有点不放心:“师傅,下雨天还会不会再漏啊?”看到住户心有疑虑,老王干脆告诉他工钱暂时不用付,如果下次下雨的时候没漏水再给也不迟。说来也巧,老王走后的第二天就下起了大雨,住户很高兴地打来电话,说家里不漏水了,叫老王赶紧过来拿工钱。“你先别急,等雨停了之后再看看,如果还不漏你就放心装修吧!”老王告诉记者,装修房子毕竟是一件大喜事,自己赚点钱是小事,万一哪里还有漏水,那人家可就亏大了。前几天,老王经过他家门口时,那人正在搞装修,结账的时候,他一个劲儿地给老王递烟,并连声感谢老王帮了他大忙。“温州地区的房屋漏水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由于地基下沉造成墙体裂缝渗水,二是混泥土水泥标号达不到,第三就是刚才提到的这个情况。”

  “三个月后再付钱”

  提起王师傅的补漏技术,同一个车队的人都翘起大拇指,一位年轻“补漏人”向记者讲述了这么一件事。

  瑞安市马屿镇有一家鞋厂,在几年前,紧挨着厂房的员工宿舍楼每逢下雨天就出现漏水,工人整天夜不成寐,苦不堪言,厂里前前后后请人大约维修了十来次,但没过多久还是出现老问题,老板为此伤透了脑筋。有一天,老板无意中在街上看到了老王的车队,就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请他过来修补。老王接活后,捣鼓了半天,走的时候丢下一句话:“漏水的地方已经修补好了,三个月后不漏水了,你再找我算工钱。”那位老板是个见过世面的人,但当时还真有点半信半疑。半个月后,他亲自打来电话给王师傅,一定要多付点工钱给他,但老王坚决予以拒绝。从此以后,那位老板逢人就夸安徽人“补漏真有水平”。后来,瑞安有好些厂房、宿舍的补漏活,据说都是他给介绍的。

   钱难赚但活得踏实

  晚上九点还未到,老王就张罗着在车斗里铺床褥,补漏工具等家当不敢放在路边,在车上挪挪移移,然后用破油布一盖,一张简陋的床就做好了,勉强挤得下一家三口。“冬天还算好,最难受的是夏天,躺在车里又闷又热,路边的蚊子又多,经常睡不着觉,午睡就不要想了。”

  交谈间,一位住在附近的妇女送来一叠旧衣服,几个“补漏人”的妻子赶紧围上去连声道谢。老王的妻子告诉记者,平时她们很少买衣服,自己和孩子身上穿的,大多是这些好心人送的。“他们送来的衣服都还挺好的。”

  “如果不是想赚点钱养家糊口,谁愿意过这种四处漂流的日子。”王师傅的老家只有一亩多地,靠种田很难维持生计。于是,他早早就加入了这支补漏大军,开始了走南闯北的生涯,这样一来,他每个月能挣下两三千元钱。“但是,就是苦了老婆和孩子,让她们跟我一路吃苦。接下来孩子要读书了,不知道该怎么安排才好。”老王望着年幼的孩子,一脸的惆怅。像老王这样的补漏人,大多是携家带口的,孩子的就学问题也就成了他们的一块心病。

  春来夏去,老王不知为多少人修补了房屋的漏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他也感到了不安。有时候,他替人修补好漏水之后,住户忍不住会问:“下次会不会再漏啊?”“起码十年时间不会漏水。”“那为什么上次刚补好就漏呢?”老王追问是谁补的,人家说也是安徽人,同样挂着“专修楼房漏水”的招牌。

  “在温州地区300多户补漏大军中,有三分之一是杂牌军,这些人使用的防水材料五花八门,经常害得我们背黑锅。”说起这些,老王显得有点愤愤不平。“我是用自己的双手,凭着一点小小的技术,赚一点钱养家糊口,我感觉这样活得虽然很累,但很踏实,不像社会上那些专门靠偷、抢、骗混日子的人,孩子长大后,我们也会教她踏实做人。”

  ■本报记者叶锡环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