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治污首次写入十一五规划建议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9日11:38 新华网 | |||||||||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建议的第六章第19条明确要求:加大三河三湖、三峡库区、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和南水北调水源及沿线等水污染防治力度。 温家宝总理一直强调,必须加强南水北调水源及沿线水污染防治力度,努力把工程
2005年10月29日至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来到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江都水利枢纽,开始对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江苏段建设情况进行为期3天的重点视察。考察期间,曾培炎副总理强调南水北调工程成功的关键是治理污染,要严格遵循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三先三后原则,把节水、治污、生态环境保护与调水工程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为东线一期工程早日达到输水目标创造条件。 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最近提出,要根据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精神,对南水北调水源及沿线等水污染防治问题进行专题调研,提出对策建议,防止若干年后出现危及民族生存的难以挽回的重大损失。他认为,这些年,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太湖、巢湖流域污染现象严重。在西部大开发和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东部沿海地区一些污染比较严重的加工企业,正在向中西部一些省份转移,欠发达省区有可能重走东部地区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如果这个发展思路不变,很有可能造成引水工程的全线污染,届时就会形成从南到北的污水大搬家。 半月谈这组调研稿件关于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呼吁,在十一五规划建议第六章第20条中也得到了有力回应: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记者 叶含勇)(来源:新华社/半月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