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赵启正:新闻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30日02:19 东方早报

  早报北京专稿 吴玉蓉责任编辑 魏华兵

  “我们有的新闻官缺乏新闻观。其实,新闻也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所以要多培养有新闻观的新闻官。国内重要机构,不仅是政府,都需要有新闻素养的人与社会进行及时良好的沟通。”

  有“中国第一新闻官”之誉的原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幽默、自信,爱笑。专访他给记者最强烈的感觉是,他不仅回答问题,还常常会给记者出一个小小的“难题”。

  昨天下午2时,在国务院新闻办主楼6楼,赵启正接受了早报记者的专访。10天前,赵启正出任人大新闻学院院长的消息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

  “我当院长未必顺理成章”

  记者:从邵华泽在北大任院长、范敬宜在清华任院长,到您在人大任院长,政府高官与社会名流为什么会越来越为高校所看重?这是一种社会进步的现象吗?

  赵启正:总体上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人各有兴趣,社会需要也不同。在国外,去大学是很普遍的。

  我一定不是图个热闹,学校也不是图个名人,而是实实在在地做点事。不要做“泡沫院长”,要给学校一些思想。但我倒不希望成为一种潮流,不主张人人都去高校。

  以前,我们看到高官退下来后,很多会到某个公司去任董事长。也不能说去哪儿就不好,但只去公司太窄了。

  记者:您心中感到有压力吗?觉得人们在关注您什么?期待您什么?

  赵启正:当然有压力。去就要做点贡献。邵华泽和范敬宜都在新闻界贡献了几十年,做新闻学院院长顺理成章,我觉得我未必是顺理成章。

  “新闻官不能缺新闻观”

   记者:“新闻学院也要培养新闻官”,在中国是您第一个明确提出来的。您觉得新闻官到底有多重要?

  赵启正:培养新闻官是很重要的。作为新闻发言人,需要懂新闻。他讲一大段话都不是新闻话,或者说不是新闻需要的话,就把有意义的话给掩盖了。他说话的立场要很清楚,是政府的立场。政府的立场并非不是老百姓的立场,政府的工作做好了,还要向大家报告好。

  我国新闻专业有661个,但没有一个提到新闻官的培训。

  记者:中国缺少新闻官,你发现这个问题之后怎么办的呢?

  赵启正:发现这个问题之后,我们并没有发个什么文去做这个事,而是花很笨的工夫。我们带着有经验的新闻发言人、大学教授、甚至请外国发言人和公关公司,去全国各地讲课。仅在去年,北京不算,单外地就有12个班,共培训2000多人。今年可能是3000多人。

  记者:但这毕竟是没尝试过的,您觉得推动这一工程难度如何?

  赵启正:我们的培训,各地进展不同。原因是我们有的新闻官缺乏新闻观。新闻也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新闻对引导人们和谐共处有重要影响。比如发生禽流感了,如果你报告了,人们会团结在政府周围,拥护你;如果你不报告,会有盲目性。常说“无可奉告”的发言人肯定不是一个好的新闻发言人。

  “我会开讲座,不会开课”

   记者:当您走上讲台,和学生要讲的第一课会是什么?

  赵启正:我会开讲座,不会开课。我可能会讲舆论的力量、中外读者文化差异及“中国威胁论”的由来等等。

  记者:新闻官如何培训?相关教材现在都是空白,您自己会不会编教材?

  赵启正:我一定要找最好的新闻官去讲课。比如李肇星,比如吴建民,他们都做过发言人。让他们去讲,讲多了就是一本书,这书就是教材。现在已经有七八个部长答应了。我跟他们说:“可能钱不多。”但他们都爽快地答应,说“好吧,去吧。”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新闻官不能引入。因为文化背景,可能请外国人教英语、数学、物理,但不能聘他为我们的新闻官。他如果是在外国长大的,没有中国背景,肯定就做不好新闻官。必须土生土长的,但吸收外国文化的人。为什么要吸收外国文化?没有比较你说不准。你如果只说大啊,繁荣啊,等于说不出什么来。

  赵启正简介

  1940年生于北京。

  1958年考入中国科技大学,主修实验核物理专业。

  1991年任上海市副市长,并于1993年兼任浦东新区管委会主任及浦东新区工作委员会党委书记。

  1998年至2005年,任国务院新闻办主任。

  2005年11月19日,出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