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明孝陵部分明代建筑将复原 明年国庆前完成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30日07:12 扬子晚报

  本报讯明孝陵地面木结构建筑大多毁于1853年清军与太平军之战,现仅存下马坊、禁约碑、内红门、碑亭中壁、石象路、方城明楼下部等砖石建筑。昨日记者从南京市中山陵园环境综合指挥部获悉,最迟到明年十一前,明孝陵内的下马坊神道、内红门等600年前明代建筑将恢复其原有面貌。

  四方城门前酝酿架“天桥”

  下马坊是明孝陵入口处的标志性建筑,为一间两柱冲天式石雕牌坊。中山陵园管理局余副局长介绍说,此次明孝陵环境综合整治将下马坊至大金门1.1公里的神道恢复到原有青石板路,目前该段神道有的地方有路、有的地方没有路,与明孝陵整个环境很不相称。通过修复,1.1公里的神道将重现600年前旧貌,为美化环境,同时在神道两旁辟出宽度约50米左右的绿化带以点缀神道。

  在采访中,记者了到,明孝陵到下马坊2.7公里的神道目前旅游线路排序并不十分畅通,游客在游玩时往往要多走一些弯道。为整合旅游资源,中山陵园管理局环境指挥部大胆地提出设想,计划在大金门和四方城之间架起一座“天桥”,通过空中连接的办法将其串联在一起。不过这只是个想法,还有待于和文物、规划部门一同规划协商。此外,为了让游客更多地了解明孝陵的历史文化,将在现有的手表厂厂房处计划建设一个2000平方米的明孝陵博物馆。

  孝陵神道要贯通恢复原貌

  余副局长介绍说,到明年五一前2.7公里神道的全线贯通,整个明孝陵景区变得更加完整、真实。余副局长说,进入陵寝最重要的一道牌坊——棂星门,目前该门仅有柱础尚存,明年棂星门将比照中山陵园摸样,将其恢复到600年前明代模样,修复后会成为一大看点。

  与此同时,接着推进的是大家现在能看到的石象路和翁仲路神道。翁仲路是金水桥前一段南北走向的神道,长250米,它以一对白石望柱为起点,四对武将文臣分列道路左右紧随其后,最后以棂星门为终点。改造后,将原有的沥青路换成青石板路,与石象路相融合。整个陵区由南向北、自外向内,先疏后密,从低到高,主次分明,层层推进。这样一来,2.7公里的神道旅游线将一气呵成。

  修复明代内红门、金水桥

  在孝陵殿与享殿之间,有一座阻隔人鬼的“阴阳门”,又叫内红门,内红门原有3个门洞,后来有两个门被堵了起来,目前仅存一道大门。明年内红门恢复建设,将是中山陵园环境整治的一大热点,余副局长告诉记者,由于内红门的拱顶已坏,所以现在墙体已经严重变形,再不修整会有倒塌的危险。中山陵园管理局目前已经和国家文物局取得了联系,并作了相应的保护措施拯救内红门。据了解,内红门门洞原是太监居住的场所,此次按照原有的模样进行恢复,将原有的3个门洞打开,同时在内红门上再加上顶盖。

  陵门又称文武坊门,是陵寝的第一道门。明年的整治工作还计划在文武坊门内再添两井,恢复井亭,目前井环、井台都还存在,恢复起来比较容易。在这期间将同时启动金水桥建设的恢复工作,金水桥原来有5个拱桥,目前只有3个拱桥,计划将其还原到原有的5拱桥。(王宏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