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2005年世界艾滋病日专题 > 正文

希望给予更多的关爱 一个医生眼中的艾滋病患者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30日07:28 东北新闻网

  丁洪(化名)从医16年,与艾滋病患者接触3年。“艾滋病毒感染者的生活很艰苦,背负的压力很大,希望社会能给他们一个大声讲话的空间!”丁洪的声音有些激动。

  她习惯称呼他们为“艾滋病朋友”,“这样他们会感觉你尊重他。”丁洪说。

  患病后,丈夫和儿女都躲着她

  2003年5月,年近七旬的刘春兰(化名),经查发现患有艾滋病。她曾靠卖血维持生活。

  “我从没见过亲属来看她,大家都以为她孤身一人。”丁洪说,“老人表现出很强的求生欲,非常配合治疗,”丁洪说,“她很担心自己的花白头发会全变白,因为她的孙子说过‘白头发的人不好看’”。

  为此,刘

春兰每天早晨都拿着镜子反复照,发现有新的白发就马上拽下来。

  “我答应给她买一盒染发剂。”丁洪说,结果,这成了她永远的遗憾。

  “相处了两个月,我们就像母女一样,太遗憾了……我们几个医生凑钱给她买的丧葬用品。”丁洪的声音有些发抖,“直到后来才知道她有老伴、儿女,但都躲着她,直到去世。”

  写啥病都行,只要不写艾滋病

  丁洪说,她已经有几个月的时间没有接触到艾滋病朋友了,因为很多患者担心治疗费用无法承担或者担心被人知道,所以大多数都不愿意住院治疗。

  一次,丁洪收治了一位年轻漂亮的女患者。“她是因车祸输血感染艾滋病的。”

  住院的两个月里,女子手里一直握着一个心形的钥匙链,整天对着窗外发呆。“她不敢告诉男友自己得了艾滋病。”

  “出院前一天,她趴在我的桌上放声大哭,恳求我一定给她开一张‘假证明’,她说‘患什么病随便写,只要不写艾滋病就行,不然回单位没法见人’。”丁洪说,“几乎所有的艾滋病人都提出过这样的要求。”

  十岁儿子当艾滋病宣传员

  每天早晨,丁洪都穿上严密的防护服,戴着口罩,穿着靴子,挨个病房查房。

  提到第一次接触艾滋病患者,丁洪坦然自己当时非常紧张,周围的朋友还开玩笑地叫她‘毒人’,“与病人接触得多了,掌握的知识多了,我不再害怕了,我们不应该歧视他们。”

  受母亲的熏染,丁洪十岁的儿子也成了艾滋病的义务宣传员。

  丁洪希望艾滋病人能得到更多的关爱,“人们的观念正在改变,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整个社会都会正视艾滋病人,那时候,他们就可以‘光明正大’地到

医院接受治疗了”。

  本报记者陈婵婵邢世伟

  ( 华商晨报)

  相关专题:2005年世界艾滋病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