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避孕流产纳入教育 争议:孩子咋能精通性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30日10:06 东北新闻网

  引发争议:孩子咋能“精通”性问题?

  延伸课题:与其偷摸“学”不如大方讲

  

避孕流产纳入教育争议:孩子咋能精通性问题?

  防“艾”专家现场解答。王睿摄

  今报讯(记者单长英)哪种避孕方式最有效、人工流产对身体有啥危害?到产房看孕妇的分娩过程,去殡仪馆感受“人生终点”……不管你有没有胆量,这些全都是一名学生必须经历的“课程”。

  昨天,《皇姑区中小学生命教育工作实施指导意见》下发到各中小学校,其中中学生也要掌握避孕方法等规定,在师生和家长中引起了争议。

  《意见》提出,小学阶段,要引导学生认识生与死的意义,懂得敬畏生命;初中阶段学会拒绝别人的性要求,初步了解避孕的方法;高中阶段了解生育过程和避孕的方法,认识到人工流产对身心的伤害。并通过对与人生老病死的有关场所,如产房、殡仪馆等的实地参观,引导学生理解生与死的意义,珍爱生活,关心他人。

  学生咋能“精通”性问题

  高二学生家长申桂芳:什么,学校要教孩子学会避孕和流产,这还得了?!

  虽然非常支持学校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可面对孩子必须要“精通”性知识的现实,申女士还是觉得有些不妥。“中学生对这个问题是不是接触得太早了,如果初中的孩子学习避孕,高中的孩子了解流产,会不会让孩子对性完全没有恐惧,会更加开放地接受性问题呢?”

  与其偷摸接触不如大方讲

  沈阳师范大学的生命教育专家刘慧教授:家长的担心是有道理的。由于生活在不同时代,人们的观念不同,而社会上扭曲的引导确实容易给孩子们造成更坏的影响。

  不过从自然科学的角度看,在孩子发育期或发育之前给予性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性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们从身体上预防,更多的还要加强性道德的教育问题。与其让孩子们偷偷摸摸地认识性,不如学校和家庭共同用科学的办法进行引导,这也为预防艾滋病做了基础准备。

  性教育必须 成为必修课

  沈阳市33中学负责德育工作的马瑞金校长:性教育已经成为学校的必要课程,社会的影响和孩子心理成熟程度,都让学校必须把性教育作为必要课程安排在教学当中。让孩子对性、避孕以及人工流产的影响有更多的了解,让他们对这些问题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学会保护自己,其实对学生遇到的爱情及性问题的疏导也是对学生生命过程的必要保护。

  而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应该更多地放入德育情境中现场授课。

  防“艾”知识走进校园

  今报讯(记者金飞)“艾滋病正在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沈阳已经有公务员、教师、大学生感染上艾滋病。”昨晚,东北大学图书馆报告厅响起了学生与艾滋病防治专家的对话。

  香港艾滋病基金会总干事连爱珠回答了学生关于普通人群如何避免艾滋病的问题。“艾滋病感染主要从伤口、体液交换或者其他特异途径,这些首先要避免;其次,艾滋病感染均是处于15到45岁的性活跃期人群,普通人需留意性行为,性伴侣单一,使用安全套都是有效的方式;最后要注意血液安全,不要吸毒。”

  据沈阳市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艾滋病防治科科长谷渊表示,经过血液整治,沈阳血液相对基本安全,在血站献血决不会感染艾滋病,医疗临床用血也相对安全。

  和平区疾控中心医生孙逊表示:“对艾滋病没有危机感是近年来艾滋病人增多的原因之一。” ( 沈阳今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