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大夫一屋子,咋没两下子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30日13:55 沈阳今报

  近日的广州,在该市妇产科医学会议活动现场,来自北京的一名全国著名妇产科专家发言后突然晕倒,引起现场一片紧张。因与会的多为妇产科医生,所以虽然现场医生众多,对专家突然晕倒也非常关心、焦急,但没人分析出病情,不敢贸然现场抢救。为紧急抢救该专家,两家医院先后派急救车赶到现场,后来检查出是胃肠疾病发作,经过抢救已脱离危险。(11月29日《南方都市报》)

  满屋医生,对一个晕倒的病人却无人能救———这一现实场景生动地表现出:如今医疗专业发展过度细化,隔科如隔山,大夫的知识视野和健康关怀极端狭隘,对自个儿的身体缺乏基本的系统理解,妇科医生竟然不通胃肠疾病?

  对一个病人满屋大夫无人能救,这似乎只是日常场景中的一个特殊事件,如此碰巧的事不会常有———确实,经验告诉我们,这样的事件不会常发生,但这个事件中表现出的“过度专业化”弊端却是普遍存在,并在“老百姓进不起医院、看不起病”的现实中起着推波助澜的恶劣作用。

  前几天在天则所听一位专家谈中国医改时说到这样一个信息:某种世界最先进的医疗设备,极端昂贵,作为富国的荷兰一台都没有,而仅仅北京就有四台,北京许多医院都拥有世界一流的设备水平———“世界最先进的医疗设备”用来干什么,不正是过度专业化的产物。

  另一方面,过度专业化导致了看病贵。因为专业化对应着较高的成本,病人看病的成本自然就很高。得个小病,看个全科医生,成本不算很高,但小病如果也要到大医院找“专业医生”,成本怎么可能不高?现实是,在过度专业化的医改方向中,社区中的全科医生越来越少。这导致的后果是,因为专业医疗价格昂贵,缺乏廉价的全科医生,所以穷人生个小病一般都不敢进医院,最后发展到不得不进医院时,检查出来的都是大病———而大病,他们更看不起了。

  由此我不由想到赵本山小品中的一段,大意如下:说是老太太突然病了,使不上劲,给老头急够戗,于是跑遍医院各科室,又怀疑肝又怀疑肾的,更有甚者妇科说是宫外孕,最后专家会诊———岔气。看起来可笑、夸张,却是就诊现状的真实反映。会诊?那得多少钱哪!

  实际上,这套过度专业化的医疗结构,是嫁接自美国这些发达国家,可我们玩得起美国那样的医疗吗?回头看看我们的传统,我国当年曾经成功地解决了看病难的问题啊,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一根银针一把草药”的中药传统,而中药传统的本质正是“全科”:把人的身体看作一个均衡系统,拒绝对人的器官进行分割——中国医疗资源紧张,而需求又如此之大,需要的不正是这种“非专业化”的廉价医疗吗?(曹林编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