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佛山农民编出首部村志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30日14:36 金羊网-羊城晚报

  这让人看到了珠三角富裕农村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发展过程

  本报记者李小骥通讯员莫宏谦

  佛山市第一本村级志书《联安村志》一个多月前面世。修志者既非社会贤达,亦非饱学之士,而是几位土生土长的南海区大沥镇盐步联安村村委会干部。

  《联安村志》开卷处有段《编者的话》:“……要年轻一代真正知道先辈生活的艰辛,让他们意识到现在的幸福,让他们认识到日后进入社会可能会遇到艰难曲折,应该把历史的真相全面地展示在他们面前……”这便是富起来的联安村要独立编志的目的。

  ■从老人记忆中发掘典故

  邵朗辉和黄万浦是临时被找来写村史的。他们对记者说:“我们文化水平不高。‘文化大革命’时,才小学毕业就没书读了。我们编村志,可想而知,难度不小……”好在“村志”编写组的4位成员都是土生土长的联安人,对当地社会风貌的沿革、政治经济的变迁大都知根知底。

  在10个月的时间里,《联安村志》编写组多次到南海档案馆、佛山图书馆、广州中山图书馆和外县市查阅、核对资料,走访退休干部和知情者,邀请上年纪的“父老”开座谈会。还把各自然村对历史比较了解的老人请来吃饭,三杯酒下肚,话匣子打开……

  联安村现有居民5400多人,10个月中,被编写组先后访问过的不下六七千人次。撰稿时,凡存有疑问的材料统统舍弃不用。

  ■记下近五六十年的变化

  《联安村志》概述了联安村800年来的演变;编撰的重点,放在近五六十年。志书的编撰人员们虽已脱离土地,却均出身农民;他们以农民的感受,用浅显的文字,质朴地记录了与农民的政治、经济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变化———

  “三年经济困难时期”村民普遍挨饿;小桥村陈某因贫穷、绝望而悬梁自尽。

  1964年,800多农业人口中,只有单车4辆、手表23只、收音机8部。

  1976年,年人均分配126.99元(包括现金及实物),人均每月口粮41.5斤。1980年,年人均收入230元;2002年,年人均收入7501元。

  1977年,联安拥有第一台汽车。

  1984年,村民开始拥有家庭电话。

  1987年,隔海村在联安第一个用上自来水。

  1958年以前,联安的工业只有灯罩厂、小型农药厂等几家规模很小的工厂,有的厂仅有几个人。产值很低,后相继倒闭。2002年,联安办起大小工业企业172家,有的颇具规模。当年总收入近7亿元。

  土改前,水稻年平均亩产500斤左右。

  1957年前后,亩产750斤。

  1958至1961年的“公社化”初期,亩产810斤。

  1962到1966年,年平均亩产突破千斤。“文革”期间,上级“‘一刀切’的做法再度兴起”,付出了大量劳动力,产量却没有提高。

  1978到1982年,年平均亩产1400至1500斤;还出现了单产每亩一造达千斤的例子。

  1983年以后,充分调动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1988年年平均亩产1649.9斤……

  上世纪90年代中期,联安产粮历史结束。1998年,农民梁某饲养的一条耕牛被出售之后,联安从此无耕牛。

  ……

  《联安村志》所记载的虽然是本土、本村的情况,但却让人看到了珠三角富裕农村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发展过程。

  《联安村志》还记载了当地的民俗、节日、游戏、历史掌故以及传统集会活动。邵朗辉、黄万浦告诉记者,联安村已城市化,“村民”都成了“居民”。环境变了,生活方式变了,延续了数百年的各种民俗活动,许多正在渐渐消失。所以要赶紧在村志中把它们记下来。

  ■开村年代确定颇费心思

  联安村有姓氏67个。往往一两个姓氏族群聚居于同一自然村中。在研究各自然村的历史时,《联安村志》编写组认为,虽然各自然村绝少有档案,但各姓氏族群一般会保留族谱;根据族谱,大致可以推断该自然村开村的年代。如邵边村是邵姓的主要聚居地。据明代留下的邵氏族谱称,其先人于宋高宗建炎二年(1129年)由南雄珠玑巷迁徙至“南海县平地堡之南”,后来便以姓氏做了村名。在编写组所能找到的族谱中,开村时间再没有比邵边村更早的。因此村志提出,邵边是联安村开村最早的自然村;联安村的历史,也应从邵边村开始。由于年代久远,又经过“文革”冲击,好些族谱已不知去向。为了确定各自然村的开村时间,编写组花了许多心思,比较严谨地确认了一些史实。

  ■稍慢一步就无缘见族谱

  《联安村志》编辑黄万浦是小桥村人,在编写“小桥村”一章时却犯了难:找不到黄氏族谱。黄姓是小桥村的大姓,究竟何时到此开村,尽管也听过些传说,但没有族谱或其他证据,总是难以下结论。

  听老人们说,曾见过一本《小桥黄氏族谱》,但解放前被人拿到香港去了,而此人已于30多年前死于一场车祸……

  后多方打听,黄万浦找到了黄志扬,他的岳父就是那位保管黄氏族谱的人。年逾七旬的黄志扬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南海县志的主编,自然明了族谱对于编志的重要。于是马上和岳父在香港的后人联系,将黄氏族谱找出。根据《小桥黄氏族谱》记载,小桥村黄氏的先祖是浙江人,于明代迁至现今联安地方。因为附近有座小桥,所以把“小桥”作为村名。

  得到《小桥黄氏族谱》复印件之后不久,黄志扬便去世了。黄万浦对记者说,我们的行动稍慢一步,就可能无缘见到黄氏族谱了!

  《联安村志》成书后,普遍赞好。好些年轻人翻阅之后惊奇地对人说:咦,原来我们村这么古老,过去这么穷!

  (本文图片为本报记者施用和据资料翻拍)

  

佛山农民编出首部村志

  图:当年残破的旧教学楼

  

佛山农民编出首部村志

  图:祠堂曾是联安较好的建筑之一

  

佛山农民编出首部村志

  图:今日园林化的联安村休闲区

  (侯颖/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