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国急需“基础道德教育”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30日15:24 金羊网-羊城晚报

  ■关注青少年社会责任感:教育专家:中国将饱尝青少年缺乏责任心的苦头!如何补上这一课?

  本报记者 刘虹 康建 王倩 郝婧羽实习生 车明洁 林乐爽

  “青少年的责任感确实不如以前,但这不是孩子的错。”多位专家如此认为。

  “现在社会同样需要提倡集体主义精神,各种价值观应该互相对话,绝不是非此即彼。”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童晓频指出,“在不同的情景下,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都有各自的作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人其实在走入社会之后,都会感觉到团队和集体的重要性,学会面对现实。”

  成长矛盾带来教育矛盾

  “大人总爱指责我们自私、冷漠、不相信别人,可你们是怎样教我们生活、做人的?”中学生Nicko作了个小调查,发现同学的父母很少或从未说过“要相信别人”的话,说得多的都是“要多长个心眼”、要“小心这个”“当心那个”等等。

  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生的人,人生经历了数个特殊历史时期:童年处于新中国初创时期,受英雄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少年、青年时期遭遇“文革”,生活多遇波折,思想观念转变;步入中年后,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生活变动和思想文化多元化,又令他们不知如何应对。

  因此,有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心中向往童年时期的单纯向上,具体做法却不可避免地引导孩子注重自我保护,这就导致与自己的道德期许有差距。

  “爱泛滥”导致“爱无能”

  “我就是报到时站在一旁吃雪糕、看父母搬行李的学生之一!”来自阳江的大学新生小冯直言:“开学前我阻止父母送我到校,他们不听;到校后我让他们在招待所休息,他们却非要帮我排队交费……雪糕也是他们买的,大庭广众之下,连剥雪糕纸这样的小事都不让我做,我其实非常难堪!”

  学业几乎成了不少父母对子女的单一要求。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教育专家孙云晓一语惊人:“新世纪中国将饱尝青少年缺乏责任心的苦头!”他指出,孩子不是没爱心,而是没有人教给他们有爱心。父母总爱对孩子说“只要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管!”———“这句国民共识的话可怕极了。这是葬送一个国家前途的共识!更是葬送孩子未来的宣言!”

  公民教育而非伟人教育

  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副所长陈冀京分析,青少年缺乏对社会的爱心和责任感,缘于家庭伦理观念的破坏———不会关心父母,大部分也没有兄弟姐妹,在应试教育的高压下变得烦躁不安;另外,国外很多已被抛弃的落后观念被我们的孩子学仿崇奉。

  广东省教育学会学校德育专业委员会会长陈业彬批评,过去很长时间的德育教育,是一种高不可攀的“伟人教育”———总是要求孩子成为“高尚的人”、“纯粹的人”、“大公无私的人”,这是不现实的德育,是空泛的德育,中国现在急需的是“基础道德教育”。

  暨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张将星则建议青少年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例如做义工或参与学校集体活动,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分子,并逐步认识到所担负的社会责任。

  用时尚元素包装传统精神

  陈冀京指出,当代中国青少年问题类似于美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嬉皮士”一代———自我意识极强,叛逆,喜欢挑战权威,淡漠传统观念。因此,一些国家的成功做法值得借鉴。

  如美国教育部就将“良好的公民教育”定为教育要达到的主要目标,在“公民责任”这一教育目标中,条款详细有效,包括社会正义、社会活动、社会了解、鉴别性的判断、容忍、维护公益、科学在社会上的应用、公民的世界责任、遵守法纪、经济知识、公民的政治责任等等。

  新加坡是第一个把儒家理论编成课本进入课堂的国家,其《三字经》英译本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联合国儿童道德丛书,给传统道德观念输出地的中国上了一课。

  陈业彬说:“为什么中国人男女老少都爱看韩剧?因为在韩剧的家长里短中,有似曾相识但被忽视的东西,利用电视媒体,用时尚的元素包装,很成功地进行了贴近性的基础道德教育,同样是那些老掉牙的道理,通过这样的方式,年轻人更容易接受。”

  (晓航/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